政府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现状
发布日期:2025-11-28 浏览次数:
政府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现状
(一)部门利益驱动,超额申报立项金额
根据已完成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大部分项目资金余额较大。主要原因是信息化建设项目是当前政府的重点建设项目,与其他专项项目相比容易争取资金。此外,由于部门利益的驱动,项目建设单位往往不根据建设的实际需要申报过多的资金,使得各建设机构的项目资金计划安排非常充裕,余额较大;有的单位无成本配置高,资金浪费过多。
(二)施工目标模糊,重建轻用效率低
部分单位不能科学、全面地规划信息项目,缺乏节约意识和绩效意识,建设目标模糊。从申报资金开始,各信息化项目建设单位往往出于局部利益和本位主义考虑,不充分调查研究,盲目跟风,不从单位实际情况出发,急于争取资金进入项目,导致建设项目目标模糊。由于目标模糊,在投资开发建设过程中,部分建设单位存在项目建设主管部门与项目实际使用部门联系不紧、协调不足、各自行政、管理脱节等问题,导致建设项目系统需求不明确,系统建设应用推广不快。项目建成后,不再重视项目,或影响用户未做好相应的应用培训工作,或部门不支持不配合不能正常使用,或部门领导认为项目建设成果完成,甚至完成后被搁置。在项目建设管理过程中,重资金轻管理、重建设轻使用、重硬件轻软件等情况造成了投资资金的闲置和浪费。
(3)缺乏监督机制,管理制度不完善
虽然信息建设项目在项目建设初期有更合理的申报和项目审批程序,但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和使用工具,项目进入实施阶段后,缺乏相应有效的外部审计、监督评价机制,特别是信息项目管理效率和应用绩效难以完成,难以形成定量管理和监督评价评价机制。同时,与一般固定资产相比,信息软件资产有其特殊性,尚未建立完善的专项会计管理体系,资本项目无账可入、无账可查的尴尬局面时有发生。因此,从长远来看,不仅不能保证国有资产保存和增值的基本目标,而且还会造成资产浪费和损失的严重后果。
(4)开发标准不同,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
在技术方面,由于信息化建设的统一标准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各部门内外部信息共享存在一定的技术障碍。同时,部门间信息化发展不平衡,导致重复建设,部分系统成为“信息岛”。在开发过程中,由于开发商质量和能力参差不齐,部分企业恶意低价竞标或技术能力夸大,导致项目实施存在诸多阻力,甚至部分建设单位只能改变开发企业重新招标,造成人力物力的大量浪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