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中国建立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
发布日期:2025-10-16 浏览次数:
一、表内确认和测量的必然性
(1)重视决策的有用观
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财务报表或财务报告的目标形成了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学校,即委托责任学校和决策有用学校。受FASB的影响,决策的有用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传统财务会计理论的影响下,许多新的经济活动不能在表中确认,因为它们不符合财务报表要素的定义。为了提高表中信息的有用性,会计界迫切希望突破传统理论的框架,将衍生金融工具、人力资源、商誉等无形资产纳入表中。
(2)会计收益概念的发展
传统的会计收入概念主要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强调收入实现和比例原则。这种收入确定的概念是基于企业本质上已经发生的交易,是交易观察的结果,任何收入都必须是已经实现和可实现的结果。这样,即使企业的一些资源或情况发生了变化,如果没有确切的交易,也不会得到反映。然而,市场经济是一个风险高、不确定性强的动态经济,显然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1980年,FASB首先提出了“综合收入”的新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报告期内企业所有者以外的交易等事项和情况造成的净资产变化”。可以说,会计收入概念的发展和收入表的扩展为确认和报告衍生金融工具的相关信息提供了理论支持和良好的平台。
二、启示中国建立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
随着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和金融改革的深化,特别是在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后,中国衍生金融工具市场必然会逐步发展和成熟,迫切需要相关的会计准则。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上述模式二是最佳选择。相关市场成熟后,应考虑表内确认和公允价值计量。财务报告附注中应披露以下信息:(1)增加“金融工具明细表”,列出衍生金融工具及其交易的一般信息,如衍生金融工具的类别、特征、风险系数、账面价值、公允价值、到期日和持有日。这是影响衍生金融工具未来现金流量金额、时间和不确定性的重要因素。(2)与衍生金融工具及其交易有关的会计政策,包括金融工具会计政策的披露、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确认、公允价值计量与历史成本计量的差异以及相应会计政策的变化。(3)与衍生金融工具相关的风险,如信贷风险、货币风险、利率风险、流动风险、市场风险、流通风险,以及管理这些风险的策略。(4)与套期保值有关的信息。(5)衍生金融工具和企业经营面临的风险等信息。例如,市场价格的预测信息,财务报告日持有的衍生金融工具应揭示未来市场价格的可能变化和对企业的影响。
- 上一篇: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模式
- 下一篇:养老保险基金会计制度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