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的理论结构_财务海南
欢迎访问财务海南!
0898-65859863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成本会计的理论结构

发布日期:2025-10-06 浏览次数:

工业革命导致了成本会计的产生,其理论和方法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管理的客观需要而逐渐形成和发展。成本会计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会计分支,需要一个理论结构来建立一个统一的逻辑推理体系。成本会计的理论结构是一个有机整体,以成本会计假设为前提,围绕成本会计对象形成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目标、对象和原则,旨在解释、评价、指导和完善成本会计实践。本文对成本会计的理论结构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一、成本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是建立和完善会计理论体系的基石,建立成本会计目标是建立和发展成本会计理论结构的首要问题。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1938年研究报告认为,会计目标是“帮助企业经营,实现既定目标”,成本会计作为记录、计量和报告成本信息会计信息系统,由于会计主体、历史环境不同,但在具体表达形式背后,具有相同的特点。因此,我们可以将成本会计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基本目标、具体目标和最终目标。
(1)基本目标。就是让一定的成本带来尽可能多的收入或收入,即提高经济效益。成本会计从成本的计量、记录、计算和监督入手,服务于提高经济效益,以经济效益为最高目标。
(2)具体目标。它是指在成本会计实践中向谁提供信息,提供什么信息,以及如何提供信息。成本会计主要通过成本报告、统计数据和专题报告,为内部相关部门和员工提供具体、全面的成本会计信息,进行成本规划和管理控制。
(3)最终目标。是有效配置稀缺资源,实现成本效益最大化。成本会计最重要的特点是注重企业资源的详细规划和有效控制。企业如何安排和使用上述资源,必须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任务计划资源的投资和使用,并计算这些资源投入使用后的效率和效益。
二、成本会计假设
成本会计的基本假设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成本会计工作的制约因素或前提,是客观情况的逻辑推断,主要包括成本会计主体、可持续经营、成本计算分期付款、多重计量、公平分配等假设。
(1)成本会计主体。根据现代成本会计的观点,企业或其他组织等独立经济主体是成本支出的真正主体,其成本是指各种材料、劳动力和支付给职工的工资,或者为最终实现目标而付出的代价。应排除所有与其经济活动无关的强制或强制分配成本,包括所有者和经营者的所有个人费用;主管部门或者其他单位、机构的不合理分配;其他单位的成本等。
(2)持续经营。是指成本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经济活动为前提。只有这样,成本会计的原则、程序和方法才能建立在非清算的基础上,具体表现为资产以持续经营价值计价,资产成本以实际成本计价,成本反映资产价值的货币反映,保持成本会计信息处理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3)成本计算分期付款。可持续经营确定了当前和未来的预期状态。为了提供一定时期的成本会计信息,与会计报表的周期一致,会计分期付款的应用使成本会计在成本计量方法和内容上具有鲜明的特点,正确划分各时期的成本界限。这样,有利于成本、收入和利润的确认和计量,保证成本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避免误导用户。
(4)多重测量。成本一般表现为经济活动的成本,不仅包括物质数据的消耗,还包括人力资源、体力、脑力等精神成本的消耗。货币计量的优点是具有广泛的综合性和概括性,但由于人们认知水平的限制,很难将人力资源精神成本等非货币计量属性完全转化为货币计量,或其准确性无法保证。因此,成本会计的计量可以结合货币计量和非货币计量,不仅反映各种经济业务的成本和效益,而且使用物理指标,甚至用文字解释员工的贡献和损失。
(5)公平分配。成本分配的公平性直接关系到成本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所谓公平,主要是指间接成本分配标准的选择,应根据因果关系选择与分配成本最密切的标准。要求尽量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保持分配方法的合理性。当然,公平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仅是一个主观假设,也是成本会计报告信息的基本前提。
三、成本会计的对象
成本会计是以成本为对象,对资本运动过程中的成本进行分类、计量和分配,为成本预测、决策、控制、分析和评估提供客观依据的分支会计。从本质上讲,与一般会计对象一样,成本会计对象仍然在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本运动,区别仅限于资本运动的资本消耗,不仅关注单位的整体资本运动,而且关注单位内各责任单位的资本运动。从本质上讲,成本会计是合理利用内部资源的控制会计,主要服务于企业内部成本管理,提供决策制定和绩效评价所需的信息。因此,“成本”的成本会计对象可以细化为运营成本、期间成本、损益、现金流量等具体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