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金融手段难以满足光伏电站市场的融资需求_财务海南
欢迎访问财务海南!
0898-65859863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传统金融手段难以满足光伏电站市场的融资需求

发布日期:2025-03-14 浏览次数:

(1)光伏监管的缺失降低了投资热情
 
光伏电站的设计、规划、安装、组件质量、运行维护和外部天气条件都会影响电站的长期收入。为了准确评估电站的收入,我们必须掌握相关的数据。然而,企业收集数据简单粗糙,故意隐藏不利数据,行业协会数据严重缺失,更新缓慢,国家没有建立权威的数据平台,数据不透明和缺乏监管不仅扩大了融资成本,而且降低了银行、金融甚至保险机构对光伏产业的投资热情。自2011年以来,光伏企业破产持续亏损的现实、国内光伏产品认证体系不严格、缺乏国家光伏产业标准,降低了金融机构对国家积极支持的新兴光伏产业的投资热情。
 
(2)传统金融手段难以满足光伏电站市场的融资需求
 
目前光伏企业基本都是在电站建成后,以土地为抵押,向银行取得贷款,但这种方法耗时较长。为了控制风险,光伏企业在申请银行贷款时,除了准备资金外,还需要Υ?提供额外的等额担保。这意味着这类投资,尤其是下游电站投资,必须覆盖100%的其他资产,比如投资1亿的项目,准备2万元~资本3000万元,同时还要准备7万元~对8000万额外资产进行全覆盖担保,否则很难取得银行的授信资格。传统的融资模式必须通过资产抵押来控制风险,这是光伏企业融资困难的根本原因,因为这意味着相对于融资总额,融资企业必须有不少于20%的现金和80%以上的可抵押资产。如前所述,根据我国可再生能源“十三五”规划,要完成累计装机任务,每年至少需要1400亿元新投资,自有资金仅占20%,80%需要通过融资解决,这意味着每年需要从资本市场融资约1120亿元。以资产抵押控制风险的传统金融方式无法解决每年高达1120亿元的融资需求。一方面,我国光伏企业可抵押资产规模的绝对值有限;另一方面,光伏产业可抵押资产规模的增长远远落后于融资需求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