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光伏产业融资存在的问题_财务海南
欢迎访问财务海南!
0898-65859863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我国光伏产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发布日期:2025-03-14 浏览次数:

我国光伏产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1)上中游光伏产业的过度投资使银行对光伏产业的投资持谨慎态度  光伏产业上、中、下游产业链存在差异。光伏曾经是银行的宠儿,国家支持,地方政策担保,银行更容易批准光伏企业贷款。但由于地方政府和部分企业的激进,光伏上中游制造业迅速进入产能过剩和价格下降阶段,部分企业负债累累,经营困难甚至破产(Zeng et al.,2014)。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无锡尚德”)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电板制造商、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制造商江西赛维LDK公司(以下简称“赛维”)破产给贷款银行带来了巨额不良贷款,出于风险控制,对光伏企业持谨慎态度(Sun et al.,2014年),直到2013年一季度,光伏仍是银行警示的九大类贷款风险限制行业。由于许多商业银行被光伏组件供应商“锁定”,他们不愿意向光伏产业下游借钱。即使少数人愿意借钱,利率也会上升15%到30%。他们还附加了各种条款,都是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光伏电站投资额大,回收期长,急需中长期贷款(杨振宇,2013)。直到2014年,随着国内光伏项目建设进入高峰,光伏产业链产品价格全面走强,部分银行开始放松光伏项目贷款。例如,招商银行目前已将“光伏电站产业”定为“适度进入类产业”。虽然国家层面一再要求金融机构增加对光伏企业的支持,但国内主要银行对光伏产业,特别是上中游制造业投资持谨慎态度,金融机构难以识别光伏企业融资用于提高产能或简单扩大产能。
 
(二)严重依赖政府补贴,但政府补贴不到位
 
由于光伏发电成本仍然居高不下(高达0.9~1.0元/度),因此,至少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光伏发电仍然严重依赖政府的补贴支持,没有能力脱离补贴,独立参与电力市场的竞争。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9月,国家发布了5批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目录,只有2013年8月完成光伏项目纳入国家可再生能源基金补贴目录,2000多万千瓦光伏项目未获得补贴资金(刘继茂,2016)。可再生能源补贴发放不及时、不到位已成为阻碍光伏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同时,补贴发放程序和周期较长。现行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申报、审计、分配程序为:由地方财政、价格和能源部门初审,经国家财政部门会同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批准,再由中央财政分配给地方省、市、县、区财政,再分配给发电企业或电网企业。申报程序繁琐,资金配置周期长,企业从申报到获得补贴的时间可能超过一年半。光伏电站未及时收到电价补贴,将拖欠零部件制造商付款,零部件制造商将进一步传递给原材料供应商,最终形成三角形债务,对整个产业链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同时,无法保证电站的投资收益,降低了银行业、金融业和保险业对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信心,实际上增加了光伏企业的融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