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光伏产业的融资特点和需求
发布日期:2025-03-14 浏览次数:
我国光伏产业的融资特点和需求
(1)光伏产业融资特性
光伏产业作为主要的新能源产业,其融资与传统能源产业相比具有独特性。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支持是新能源产业规模和水平快速增长的外部催化剂(顾海峰,2011)。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需要强有力的财政支持。因此,为新能源产业相关市场实体建立良性的投融资环境和金融支持体系(陈柳琴,2011)。
由于新能源的可替代性,市场对新能源的需求是灵活的;新能源产业具有初期投资大、投资周期长的特点,使得新能源供应缺乏灵活性,因此存在融资困难(徐峰、陈昭豪、2014)。依靠传统的融资模式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因此,政府的干预在促进新能源企业融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范长在、何雨格、2012)。新能源融资方式主要分为政府财政支持和市场财政支持。从市场化融资方式的角度来看,以商业银行贷款为主要手段的间接融资已成为新能源企业的重要融资方式(王伟,2014)。
虽然新能源产业清洁可持续,但与传统能源相比,仍没有成本优势。新能源项目的成本大部分来自初始资本投资风能、光伏和核能项目的初始资本成本,占项目总成本的90%左右,而传统石油项目的相应比例只有三分之一,因此融资成本对新能源项目的成本起着关键作用(Nelson & Shrimali,2014年)。与资本充裕的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目前的金融市场还不成熟,再加上光伏产业初始投资的高风险,融资成本一直很高,已成为制约光伏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中国光伏产业取代美国和欧洲,受到国际资本的青睐
2014年全球新能源发电保持快速增长趋势,全球累计装机容量达到653GW,年均增长19%。预计2015年至2020年,光伏发电的增速将超过风能发电。2015年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88.8GW,光伏产业占全球新能源累计装机容量的28.9%,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2014年全球光伏融资①总额1347.6亿美元,同比增长近21%。亚太地区光伏融资额827.3亿美元,占全球融资总额的61.4%;中国光伏融资额为380.4亿美元,占全球融资总额的28.2%,位居世界第一。2014年我国光伏融资额同比增长45.7%,主要是由于我国光伏发电终端市场规模的扩大。经过两年的低谷期,美国光伏融资于2014年反弹至234.1亿美元,同比增长32.7%。欧洲光伏融资持续下降,2014年融资额仅为181亿美元,较2011年最高融资额下降75.3%(彭博能源金融汉能研究所,2015)。可见,中国已取代美国和欧洲,成为国际资本最受欢迎的光伏产业投资市场。
(3)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目标和融资需求
下游光伏电站环节②,自2013年以来,中国已进入快速增长阶段。2013、2014年和2015年,我国新增光伏装机容量分别达到10.99GW、10.64GW和15.15GW,分别占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容量的29%、27%和30%。到2015年底,累计装机容量已高达43.5GW,同比增长40%以上,连续三年位居世界第一,其中地面电站占84%,分布式电站占16%,超过德国,成为全球光伏累计装机量最大的国家(彭博能源金融汉能研究所,2015)。根据国家可再生能源十三五规划,2016年至2020年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将增加20GW,到2020年实现150GW累计装机容量。目前,我国光伏发电站的投资建设成本约为7-8元/瓦,每年至少需要1400亿元。要顺利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成熟稳定的金融市场和丰富多样的融资产品是必不可少的。
- 上一篇:影响绿色债券融资成本的不利因素
- 下一篇:我国光伏产业融资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