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绿色债券融资成本分析
发布日期:2025-03-13 浏览次数:
随着经济增长模式的逐步发展,绿色产业因能够同时满足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和自身发展的需要而受到广泛关注,由此产生的绿色金融也受到了广泛关注。但目前绿色金融的发展主要依靠政府的支持,经济危机后政府财政形势不容乐观,对绿色金融的支持往往停留在政策文件上。与绿色产业的资本需求相比,供应严重短缺。我国绿色债券起步较晚,但发展基础雄厚,发展势头强劲,有望成为未来绿色经济的重要融资支柱。2016年,我国绿色债券井喷式发展,国内绿色债券发行总额达到2095.19亿元,约占全球发行规模的39%。在此背景下,研究绿色债券融资现状,进一步降低其融资成本,对促进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绿色债券融资成本分析
融资成本是资本使用者获得资本使用权的代价。本文从绿色债券的特点出发,将其融资成本分为发行成本、风险成本和信息成本。
(一)发行成本
绿色债券的发行成本主要是指绿色债券的发行利率。据统计,2016年我国绿色债券加权平均发行成本集中在3%至4%之间,低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其中,绿色企业债券加权平均发行利率为3.20%,在绿色债券发行的主要类型中处于最低水平。与其他融资方式相比,绿色债券融资具有显著的融资成本优势;就债券本身而言,企业债券的融资成本低于其他类型的债券。从单一债券发行规模来看,绿色金融债券高达73.81亿元,企业债券约28亿元,其他类型债券低于30亿元。
(2)风险成本
与普通债券相比,“绿色债券”具有“绿色”和“债券”两个属性。根据中国金融协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发布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15版)》,绿色资产项目包括节能、污染防治、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清洁交通、清洁能源、生态保护和适应气候变化6类(一级分类)共31类(二级分类)环境效益显著。绿色产业涵盖了许多项目,涉及复杂的行业领域,投资回收期长,收入难以确定。此外,绿色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将面临一定的项目建设风险和资本风险,影响债券发行人偿还债券本息的能力,甚至严重出现债务违约问题。
(3)信息评估、披露成本
绿色债券的发行人必须在债券发行前对募集项目进行评估,以确保其在官方认可范围内并符合具体的认可标准,即确保债券的“绿色属性”。同时,需要聘请专业认证或评估机构对债券募集项目属于绿色项目进行评估和认证,即“绿色认证”。此外,绿色债券信息披露要求发行人披露绿色产业项目类型、项目筛选标准、项目决策程序、环境效益目标、债券发行资金使用计划和管理制度,在债券期间定期披露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并向投资者提供债券环境效益的相关信息。在此过程中,发行人需要承担一定的信息搜索成本和相对较高的信息评估和披露成本。
- 上一篇: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存在的问题
- 下一篇:影响绿色债券融资成本的不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