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的作用大于货币政策
发布日期:2024-12-01 浏览次数: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的作用大于货币政策:芒德尔·弗莱明模型的结论
1.芒德尔在1963年发表的《资本流动与固定和浮动汇率下的稳定政策》一文和其他文章中讨论了开放经济中货币和财政政策的短期影响。他得出结论,在浮动汇率下,货币政策的作用大于财政政策,而在固定汇率下,财政政策的作用大于货币政策。马库斯·弗莱明,另一位多年来一直担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研究部主任的经济学家(MarcusFleming)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类似的分析。因此,这种分析被称为芒德尔·弗莱明模型(当然,芒德尔对分析的广度和深度的贡献大于弗莱明)。芒德尔·弗莱明模型(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稳定政策理论)确立了芒德尔在国际宏观经济学领域的地位。
芒德尔引入对外贸易和资本流动IS—LM模型(IS—LM该模型由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提出,用于分析封闭经济中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决定,并解释货币和财政政策的效果)。芒德尔的分析表明,稳定政策的效果与国际资本的流动程度密切相关。特别是,它证明了汇率制度的极端重要性:在浮动汇率下,货币政策强劲,财政政策弱;在固定汇率下,情况正好相反。芒德尔·弗莱明模型的结论也可以概括为:当固定汇率和资本完全流动时,一个国家不能实施独立的货币政策,或者单独的货币政策基本上是无效的。
货币政策的传递机制是通过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活动(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政府证券)影响货币数量、利率、总需求和国民生产总值。在资本完全流动的情况下,国外利率与国内利率完全一致。(1)在固定汇率下,中央银行必须干预货币市场,以满足公众对该汇率的外汇需求。这样,中央银行就需要根据自己的货币需求来调整货币量,而不是按照货币政策的要求来控制货币量。这样,利率和汇率保持不变,货币政策就无法发挥作用。但由于利率不变,财政政策没有利率上升导致私人支出减少的挤出效应,因此财政政策效果最大。当一个国家面临国际金融和货币因素的冲击时,固定汇率是令人满意的。因为在固定汇率下,国际资本的套利活动可以自发地解决货币因素的外部影响,最大限度地纠正财政政策的经济失衡。(2)在浮动汇率下,汇率由市场供求决定,央行不干预。此时,财政政策是无用的,因为政府支出的增加(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了货币需求和利率。当国内利率上升到高于国外利率时,资本流入使汇率上升,因此净出口的减少抵消了政府支出的增加,总需求保持不变。但在浮动汇率下,货币政策已成为影响经济活动的有力工具。由于货币数量的增加(扩张货币政策)降低了国内利率,这不仅增加了国内总需求,而且导致资本流出和汇率下降,通过增加净出口进一步扩大了总需求,扩张货币政策有效。
2.金融全球化是世纪之交全球金融格局演变的主流趋势。1999年11月15日,中美签署中国加入WTO双边协议排除了中国加入世界的最大障碍,中国经济已经完全融入了全球经济。作为开放经济中宏观稳定政策理论,芒德尔·弗莱明模型可以成为制定当前和未来宏观稳定政策的理论依据之一。
为了扩大国内需求,刺激经济增长,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一直以积极财政政策为主(自1998年5月发行1000亿国债),扩张货币政策无效或收效甚微(如1996年5月多次降息),理论界从多个方面进行了论证。虽然我们目前的利率市场化仍在探索和研究中,资本的完全流动仍需要时间,不能因果利用芒德尔·弗莱明模型将固定汇率与当前积极的财政政策联系起来,但至少这种开放经济宏观经济稳定政策理论模型可以扩大我们分析相关政策问题的理论思维空间。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任何学术理论(模型)的建立都有一系列严格的假设前提,因此政策实践的意义只是指导性的。更重要的是,芒德尔的理论是基于发达国家的经济,不可能为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提供直接的答案。这就要求理论和实践工作者从中国的现实出发,发展适合发展中国家的开放经济理论,解决自己的问题。这就是我们理解芒德尔理论的现实意义所在。
- 上一篇:开放经济下转型期人民币固定汇率选择分析
- 下一篇:依法理财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