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事业单位改制过程中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_财务海南
欢迎访问财务海南!
0898-65859863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园林事业单位改制过程中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发布日期:2024-05-28 浏览次数: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许多机构开始转向企业经营,以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园林事业单位需要通过政策引导,采取逐步过渡的方式,积极稳步推进企业型转型,使我国园林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园林事业单位重组的目的是改变长期依赖政府拨款与市场紧密结合的现状,提高园林事业单位在市场经济中的生存能力。除产权改革外,在企业重组过程中,要着手建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实现内部资本的有效整合,促进企业的成长进步。
 
园林事业单位改制过程中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园林事业单位向企业管理转型的过程中,既要履行事业单位的社会福利责任,又要遵循市场经济的企业管理模式。这一矛盾也带来了许多财务管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务管理管理方法需要改变
 
园林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包括制定和完善财务制度、编制预算、经济核算、保护国有资产等。企业财务管理包括制定财务制度、财务规划、筹集资金、合理分配、编制财务报表、监督控制财务活动,确保利益最大化。因此,财务体系建设、预算管理、财务预测、分析控制等两者在财务管理上存在明显差异,是改革后企业转型后应注意的问题。
 
(2)财务预算编制不合理,执行力度不足
 
由于预算制定的相关规定尚未完善,许多园林单位尚未实现各部门的合作和分工,履行各自的职责,财务预算编制不够详细,不能成为支出的依据。虽然人们普遍认识到预算的重要性,但预算执行不足、占用、挪用、私人提高支出标准普遍存在;此外,园林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编制一般不准确,与实际情况不一致,导致预算编制与实施差距较大;目前预算编制工作只是被动地按照拟定的指标进行,不能充分考虑园林事业单位的实际发展要求。
 
(2)财务风险控制意识淡薄
 
园林事业单位改制转企后,由于严重缺乏财务风险防控理念,公司在追求利益最大化时会遇到更多的财务风险。同时,在投资开始时,决策和投资活动无法得到有效评价,容易导致投资决策失败,促进园林单位的经济效益无法与设定的目标达成一致。
 
(四)固资管理不规范
 
园林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一般不计折旧,只计算资产原值,通过提取采购资金确保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更新和维护。但固定资产成本计算不考虑折旧,成本计算不完整,虚拟增加利润收入,无法与企业财务制度对接。部分固定资产的采购没有及时进入和更新,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