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财务管理机制,加强内部控制监督_财务海南
欢迎访问财务海南!
0898-65859863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完善财务管理机制,加强内部控制监督

发布日期:2024-05-08 浏览次数:

在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和教育产业化的推进,教育投资结构形成了以政府拨款、学生支付、社会捐赠、技术服务、成果转化、资源运作为重要来源的新格局。资金融资渠道的多样化带来了高校收支总额的不断增长,使内部经济活动更加复杂;近年来,政府加大了教育投入,高校财政教育投入保持稳定增长。各方利益相关者越来越关注高校的真实财务状况,如何管理和利用好教育投入。行政机关大力推进专业化、精细化管理,对高校财务管理提出更加明确、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的管理要求。在内外环境变化的新形势下,高校财务要树立科学理财的理念,完善财务管理体系,创新财务管理模式。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了高校如何完善财务管理,完善支出结构,合理配置资源,控制财务风险,冷静应对新的要求和挑战。确保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是完善财务管理机制,加强内部控制监督
 
规范财务行为,先行管理制度。在“统一领导、分类管理、集中会计”的新财务管理体系下,高校通过合理分配财权和权力,完善财务治理结构,明确财务决策程序,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经济责任制,充分发挥财务组织的管理责任。财务部根据国家财政法规、政策和学校发展战略目标的需要,全面修订和完善财务制度和财务工作流程,严格遵守财政纪律,明确各级部门、学校、各级领导的经济责任,对学校预算管理、收支管理、结转余额资金管理、专项资金管理、资产负债管理全过程进行监督,形成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相结合、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相结合的机制,进一步加强财务监督的作用;结合自身经济业务特点,整理经济业务操作流程,识别薄弱环节和风险基准点,采取措施防范财务风险;建立健全预算、收支、采购、资产、基础设施、经济合同、负债等经济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在部门管理、职责分工、工作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衡、相互监督的制衡机制。通过内部控制的预警和预防作用,接受和配合财政、主管机构、审计、税收、价格等部门的外部监督检查,全面加强对经济行为的控制,确保良好的财务运行秩序。
 
二是完善财务预算管理,重视执行阶段
 
财务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我国对高校实行批准收支、定额或定项补贴,超支不补,结转和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高校预算管理部门按照职业发展规划和总收支规模,遵循“量入为出、收支”的原则,按照零基预算的方法编制年度综合财务计划。高校应根据预算年度收入调整因素和措施,以及前年度结转和余额,积极稳妥地计算收入预算,根据职业发展需要和资金可能性,按照统筹协调、确保重点、节俭的原则计算支出预算。高校所有收支均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高校根据各学院、部门等基层预算部门的预算数据,从下到上逐步编制、汇总和报告,形成学校综合财务收支计划。经过“两上两下”的基本流程,最终形成财政审批下发的部门预算。基本支出定额计算的依据是高校基本数字信息和基层部门预算数据。因此,必须加强与人事、资产、教学、科研、后勤等部门的合作,使数据准确、扎实;项目支出安排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学科建设、大规模采购等,应科学论证,优先考虑原资金的合理排名,纳入项目资金绩效评价管理体系。
 
高校应当将报告财政的部门预算与单位实施的财务计划保持协调,将部门预算视为学校预算年度实施的学校预算,防止实际实施过程中的随机性,建立部门预算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根据行政机关推进专业化、精细化预算管理的需要,高校需要在精细化预算编制的基础上,科学安排预算资金,规范预算资金的使用,统筹使用结转余额资金,加强预算执行过程管理,通过财务分析和财务监督,实施支出预算绩效管理,促进绩效考核,建立绩效考核和跟踪问效机制,完善预算支出管理,完善学校资源配置。高校必须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科学编制预算,提高预算执行效率,促进预算披露,有效提高预算资金管理能力。
 
三、突出成本效益原则,注重支出绩效
 
高校财务会计是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是高校教学、研究、管理等各项事业活动资金运作的保障。各类资金必须按照规定的用途使用,严格按照费用预算的支出范围和标准办理审批手续。资金管理要求完善制度,确保资金使用有据可依;严格监督,促进资金使用符合规范;控制费用,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率;完善经济合同管理,维护自身利益;资金报销票据来源合法,内容真实,坚决杜绝使用虚假文件;不得谎报,防止不合理费用,降低成本;规范资金使用范围,加强流程跟踪分析;实行内部成本管理,突出成本效率。
 
支出绩效主要关注预算资金在使用过程中的投入产出效果,增强高校支出责任,优化资源配置,节约支出成本;建立项目资金责任制,跟踪管理项目资金执行过程,科学分析评价执行进度和支出效果,及时反馈评价结果,推进支出绩效考核和奖惩激励机制。高校应根据实际需要逐步细化成本计算,开展学校、系、专业教育总成本和生活平均成本的会计工作,建设节约型校园;根据支出绩效管理的要求,建立成本及相关支出的验证机制和成本分析报告制度,降低成本,节约支出,遏制浪费,促进高校提高效率观念,提高预算资金使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