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水平_财务海南
欢迎访问财务海南!
0898-65859863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提高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水平

发布日期:2024-02-09 浏览次数:

开拓创新,提高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水平
 
解放思想、转变思想、勇于创新是研究高校科研资金财务管理的方式方法。转变财务管理思维模式。将以会计为基础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以会计为基础的管理模式。主要表现在:
 
1. 提高相关人员对科研经费性质的认识,加强对科研人员财务法律法规的培训。提高项目负责人和科研人员对科研经费性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一是要明确,财务部门对科研经费的管理是科研项目管理的核心。二是要明确,科研经费是学校的科研收入,属于学校所有,而不是项目负责人的个人经费,应纳入学校统一管理和集中核算。三是要明确科研经费预算,这是财务管理的基础。其使用应以项目申请的资金预算为基础,专款专用统一管理。只有改变旧观念,形成对财务管理的正确认识,才能在法律法规框架内使用科研经费,规范科研经费管理程序。
 
为了做好高校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工作,需要采取措施做好教师的宣传和培训工作。除培养相关法律知识外,还要加强宣传培训学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制度,重点讲解科研项目预算编制等薄弱环节的理论,树立按照财务管理制度管理科研经费的意识。杜绝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和使用的随机性,消除科研项目支出比例不合理的现象。只有科研人员有了积极的认识,才能主动管理科研经费,配合财务部门提高科研项目会计管理水平,为建立良好的科研管理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9]。
 
2. 提高科研成本核算意识,建立成本核算制度。高校财务管理部门根据其特点,参照企业成本核算制度和企业会计原则,制定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分配标准,建立科研成本核算范围,建立成本核算项目,收集和分配科研成本、科研成本、摊销、科研资产折旧,加强科研资产管理。如利用学校资源的水、电、气、暖等费用,按照建立的原则收集和分配科研房屋、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真实反映科研成本。
 
3. 加强科研资金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管理,如实客观地反映科研项目的成本。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分为科研项目财务管理的两个不同阶段。预算编制非常专业。在制定预算的过程中,财务人员和其他专业人员应参与整个过程,为预算的编制提供建议。预算编制完成后,进入预算执行阶段,根据预算所列科研项目的成本指标进行日常会计科研项目的费用。科研项目的日常成本管理应符合客观性和真实性的原则。科研资金会计实行精细科学管理,形成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编制的科学预算管理体系。充分保证科研项目成本的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10]。
 
4. 管理部门配合完善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制度,对科研经费实行详细管理。科技部、社会科学部、财务部、审计部、监察部、高校、项目负责人明确职责和权限,负责科研资金的使用、管理和监督,共同做好科研资金的管理工作。首先,要细化管理。确定科研资金的会计标准,列出其支出范围,建立资金审批程序,规范大额采购和支出。符合政府采购要求的,实行政府统一招标采购,10余项花费000元的,应当有审计部门的审计报告。其次,根据不同类型的科研经费,采用不同的会计原则,横向科研应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收集和分配科研支出,正确反映科研成本和期间成本。第三,根据科研经费的性质,建立新的会计科目,计算其科研成本。如设立待摊费用、预提费用、应收合同款、应纳税额等科目,充分反映科研收入、成本等情况。科研项目还应正确计算项目余额,并按学校有关规定进行余额分配[11]。
 
5. 统一管理,统一部署,提高科研资产的使用效率。利用科研资金购买的资产均为国有资产,属于学校所有,由学校管理,接受设备管理部门管理,逐一登记,财务部门与设备部门相互协调。设备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和配置,提高科研资产的使用效率。建立科研资产卡管理制度[12],确保账卡一致,账实一致,定期库存,计提折旧。因此,首先要建立完整的产权登记程序,明确产权关系。二是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制度。三是增加“累计折旧”会计科目,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四是重点管理无形资产,建立知识产权关系,加强保护,提高意识[13]。
 
6. 加强对科研项目的监督,全面防范财务管理风险。高校应加强科研项目监督,防范科研项目财务管理风险,建立健全科研项目监督协调制度,发挥主管部门的积极作用,实现科研项目从申请、项目审批到项目监控的全过程,与财务、审计、监督部门共同开展项目前期、中期、后期监督。加强科研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的沟通,共同管理。财务部门负责科研项目资金的日常会计监督和过程控制,充分发挥审计部门和纪律检查部门的内部审计和监督作用,防范风险。披露财务研究信息,并接受各方的监督。
 
总之,随着国家科研投入的逐年增加,高校科研收入翻了一番,高校科研项目数量将增加,科研规模将继续扩大[14],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制定科研资金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科技、审计部门相互协调,建立良性的管理协调机制,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对促进高校科研事业的积极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