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见习情况调查
发布日期:2024-01-23 浏览次数:
高职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见习情况调查
(1)高职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习情况分析
笔者通过对云南财经大学中华职业学院2011级财务管理专业258名毕业生财务管理专业实习情况的调查,分别从实习单位是否与专业相匹配、对实习岗位的理解、对自身专业能力的满意度分析、毕业后是否打算从事本岗位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通过调查发现,2011年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实习单位与专业相对应的比例为75.68%,对实习单位的理解为64.68%。83.21%的学生认为财务管理专业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78.17%的学生毕业后是否打算从事财务管理专业岗位。以上数据表明,通过财务管理专业的岗位实习,学生对自身专业能力的认知有了很大的提高,可以充分明确下一步如何提高本专业的核心就业竞争力。同时,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专业认知度较高,愿意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说明整体教学效果明显。83.21%的学生认为专业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主要是因为沟通能力、专业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2)财务管理岗位能力分析能力分析能力
从事财务管理相关岗位的学生需要具备不同的岗位素质,才能胜任这个岗位的工作。财务管理专业岗位能力分为职业价值观、分析能力、合作能力和控制能力。其中,职业价值观包括客观、诚信、专业能力和尽职调查、保密、符合规范的专业行为等。;分析能力包括财务分析、投资决策、项目可行性分析、财务管理专业能力分析等。;合作能力包括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控制能力包括财务控制能力、执行能力等。一般来说,企业需要客观、诚信等专业价值观和财务分析能力,以及合作能力和控制能力,才能胜任这类岗位的工作。
(3)高职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岗位实习教学模式分析
由于财务相关岗位需要较强的实践能力,为了更好地提高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财务管理专业岗位实习主要有以下模式:
1.“准专业人士”实习。所谓准专业人员,是指按照企业对员工的标准要求自己,初步具备专业人员的基本素质,能够适应企业的发展,即将进入企业的人员。与“专业人士”在一起、“准专业人员”标准要求学生在实习单位遵循企业规章制度,熟悉企业业务流程,了解企业财务管理专业岗位职责、财务管理专业实习岗位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用人单位工作经验、学历和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实习岗位工资(以应届大学毕业生为参考),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为未来就业奠定基础。
2.“分阶段”实习。“分阶段”实习是在整体优化的原则下,根据不同的时间阶段,从浅到深,从容易到困难,从局部到整体,根据不同的模块实习形式。一般来说,学生通过认知实习到岗位实习的过渡,每个实习步骤都有不同的针对性,以提高学生在每个不同阶段的实际操作能力。这种实习模式可以帮助学生顺利进入实习角色的转变,但也考虑到学生的个人发展模式。
3.“订单式”实习。“订单式”实习主要是所谓的订单式培训,即学校根据企业就业协议(订单)组织人才培训工作,实现产销联系和相应培训。企业学院的建立为“订单式”实习提供了充分的条件,为学生进一步进入实习单位提供了便利。
- 上一篇:加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措施
- 下一篇:政府采购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