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措施_财务海南
欢迎访问财务海南!
0898-65859863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加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措施

发布日期:2024-01-22 浏览次数:

加强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措施
 
(1)完善财务体系,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
 
财务管理风险控制的核心是财务体系,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是事业单位建设综合风险管理的基础和制度保障。
 
事业单位还可以借鉴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建立责任明确、分工合理的财务风险管理组织结构。还可指定特定部门负责风险管理决策调查,研究国家政策,寻找可利用的财政发展政策,监督单位内部经济业务遵循政策法规,加强资金审计监督[2],注意避免收支失衡,降低财务风险点。
 
公共机构还应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制定和完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和工作计划,从重大财务事项、重大经济活动风险防治、完善风险管理模式,加强风险监测手段,建立财务风险管理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确保及时发现和解决风险。
 
(2)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加强财务内部控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改善内部控制环境,严格授权和批准制度。在管理部门设置方面,建立和完善符合单位业务特点的科学内部组织结构,合理有效地设置各部门和岗位,建立部门和岗位责任制,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健全内部约束制度,实施不相容的岗位分离。
 
2.规范财务会计。根据会计法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制定适合本单位的会计处理程序,落实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建立严格的会计控制制度。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和方法,遵循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原则,使会计真正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管理提供信息。
 
3.全面实施预算管理,加强预算执行监督
 
财务预算管理的实施是单位建立自我约束、自我控制和自我发展机制的有效途径,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单位管理,提高单位的行政和工作效率。根据预算法的要求,严格规定预算编制、实施、调整、审批、监督管理权限的内部控制程序,建立科学的预算管理体系,加强预算的刚性,尽量减少连带和潜在风险,提高财务资金使用的有效性。
 
加强预算执行监督是深化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单位预算经上级批准后,严格按照预算批准执行,监督预算执行是深化预算管理的关键。定期梳理预算执行情况,确保资金使用效率。
 
(3)提高员工素质
 
会计从业人员作为会计工作的主体,自身素质直接关系到会计职能的发挥、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利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源头是做好招聘工作。招聘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确保会计人员必须具有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能够保持独立,才能进入关键岗位。
 
同时,加强对现有员工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更好地适应当前的国际形势和环境。鼓励和帮助金融从业人员积极学习最先进的知识,使金融人员能够在风险点自主创新。财务人员必须具备判断风险的能力,对工作中的风险有敏感的嗅觉和强烈的风险意识,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及时判断和规避风险。
 
我国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点的分析和控制存在一些问题,但经过认真分析,积极制定反映对策,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全面途径。这样,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就可以进入正常秩序,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使其发展运行更加稳定,使事业单位在祖国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