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
发布日期:2024-01-21 浏览次数: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已经形成,但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仍制约着财务内部控制的作用。针对这些问题,分析了当前的制度,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案。
一、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
(1)增强财务透明度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社会生活越来越丰富,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诱惑。难免会有一些事业单位抵挡不住利益的诱惑,利用职权改变财务信息,从而达到以权谋私的目的。建立完善的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可以增强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威慑企图以权谋私的事业单位,把腐败扼杀在萌芽阶段。因此,新时期加强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势在必行。
(二)提高事业单位财务利用率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和覆盖范围逐渐扩大。在新时期,一些机构也需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市场竞争的赢家往往具有完善的财务管理能力,使企业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财务利用率,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建立机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可以提高机构财务管理水平和资金利用率,为机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问题
(1)对财务内控重视不够
虽然建立了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但相当一部分事业单位对财务内部控制缺乏具体的了解,对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视程度不够。具体表现在事业单位领导将财务预算与财务内部控制混淆,认为两者功能相同,往往使财务预算控制取代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另一方面,事业单位领导内部控制意识薄弱,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存在可有可无的概念。这一概念的存在导致财务管理人员无法正常参与公司的决策和管理工作。没有发言权,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就更难开展。这些现象的存在是由事业单位对财务内部控制重视不够造成的。内部控制意识薄弱的问题极大地抑制了内部控制管理在事业单位中的作用。
(2)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完善的制度是一切措施实施效果的保证。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可以规范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发展,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1]但目前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还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甚至有些事业单位根本没有建立相关制度,只利用现有的会计管理和预算管理相关制度来指导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发展。结果可想而知,由于没有具体的制度作为指导,财务内部控制人员缺乏方向性,工作效率大大降低。另一方面,缺乏严格的制度作为约束,其他部门总是敷衍了事,对财务内部控制缺乏重视,导致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3)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的主体是会计人员,因此财务控制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决定了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的质量。目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人员多为专职会计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素质,对财务的了解也能满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要求,但对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缺乏了解。事业单位相关员工入职后没有进行具体的专业素质培训,导致财务内部控制人员对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把握不够细致,工作中经常出现问题。
- 上一篇:农村基层组织财务管理标准化措施
- 下一篇:提高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水平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