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组织财务管理标准化的概念_财务海南
欢迎访问财务海南!
0898-65859863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农村基层组织财务管理标准化的概念

发布日期:2024-01-20 浏览次数:

1、农村基层组织财务管理标准化的概念
 
农村基层组织财务管理标准化是农村财务管理本质特征的体现。一方面,在一定农村财务管理假设的前提下,实现农村基层组织财务管理标准化目标,有效实施标准化过程;另一方面,农村基层组织财务管理标准化的概念来自长期的农村财务管理实践,是对标准化实践的总结和完善。
 
二、农村基层组织财务管理现状
 
(1)村级财务基础不扎实
 
总体来看,各农村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大幅增长,解决了农村工资发放、金融机构运营等几个基本问题。然而,农村资金短缺、发展势头不足等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特别是农村中心镇目前承担着区域社会功能,对中心镇各项事业的发展要求较高,使其权力与财权的平衡矛盾更加突出。村级财务基础不扎实,现有财务制度规范化与财务管理水平与财务制度建设和财务管理要求仍存在较大差距。
 
(二)财务会计队伍不稳定
 
农村财务会计的会计出纳人员流动性大,队伍极不稳定,导致根本没有财务移交手续或者移交手续不及时办理。近年来,由于村民委员会的变更,会计人员往往不办理移交手续;由于农村资金短缺,农村财务往往没有专门人员管理,资金费用也没有专门人员审批监督。因此,经常会出现多人收钱、多人管钱、多人用钱的情况,但不进行会计、结账、记账处理,这也成为农村基层组织财务管理的突出问题,个别村也形成了谁拿钱、谁用钱的混乱局面。
 
(3)村级财务账户设置不规范、不完善
 
从原始数据的分析来看,由于村级村务管理人员没有专业的会计知识,个别村没有按照财务制度的规范记录会计账目。例如,有些村庄只记日记账,不记录明细账和总账;有些村庄找不到账户记录和财务制度,因为会计人员本身不懂财务。他们只包装了许多复杂的票据。还存在原始票据或原始凭证不规范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收款人不开正式收据,收款人不签字盖章;费用没有正式发票,大部分用白条记录,没有手人和证人签字。干部出差时不时不填写差旅费报表,以收据代表发票记录。个别村非生产性支出较多,大部分村级财务支出主要用于招待,普遍形成检查、开会、吃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