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证处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发布日期:2024-01-20 浏览次数:
近年来,随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的逐步推进和深化,财务管理逐渐成为行政事业单位日常管理过程中的重点内容,也是事业单位长期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客观地说,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与企业相比,财务管理的基础仍然薄弱。面对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大趋势,事业单位需要尽快完善财务管理体系,切实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帮助事业单位更好地适应新经济环境带来的变化,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对于不属于行政事业单位性质的公证处来说,财务管理也是保证各项工作顺利运行的重要环节。从我国现有情况看,我国公证处等事业单位普遍存在资金来源分散、渠道多样等问题,财务管理压力逐渐加大。
公证处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管理制度比较粗放
目前,大部分公证处财务管理制度粗放,落实不到位,导致财务管理基础工作质量低下。中国财政部已经规定,对于能够实现财务独立核算的企事业单位,要严格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法》等法律法规积极整改财务管理制度,建立科学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良好的财务管理秩序,进一步规范会计、报告、会计等财务基础工作,高标准、严格要求,提高财务会计基本工作水平,从根本上落实财务管理在公证处日常管理中的作用。但从现有情况看,实际工作中的会计建设、会计、会计等会计工作仍广泛管理,不符合会计规定,审批水平模糊,程序不完整,甚至滋生徇私舞弊、违法违纪等不良事件。分析此类事件的主要原因,从思想上讲,一些公证处领导忽视了财务管理的相关性,未能从根本上重视财务管理的核心作用,未能积极发挥财务管理的调整机制和杠杆作用,只把财务管理作为管理资金和保障的简单工具,未能将财务管理与公证处各方面的工作相结合,财务管理相关职能的体现程度很低,不利于建立财务管理制度的限制性和严肃性。
(二)资金管理基础工作薄弱
资金管理基础工作薄弱是公证处财务管理中需要正视和解决的问题。薄弱环节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领域:一是受传统管理理念影响,公证处资金管理相对随意,资金收付使用没有严格的控制措施,导致公证处部分应收公证费无法收到,主要原因是没有及时清理资金。其中,公证处内部人员借用单位资金办理各项事务,但未能及时归还或销账,会计问题层出不穷。财务人员收到相关原始账单后,缺乏标准化的处理流程,导致账单信息不完整,甚至不真实,严重影响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容易滋生腐败现象。其次,公证处对应收账款缺乏严格的管理。应收账款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重点。模糊的管理制度将导致应收账款管理混乱。一些应收账款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使用,因为它们不受财政监督的限制,从而成为腐败的温床。最后,公证处财务管理部门也随意处理年终清理结算工作,未按规定完成单位物资资金库存工作。当发现盘亏、盘盈的问题时,也很难找到明确的原因,账实不符的情况时有发生。
(3)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公证处财务会计人员多为专业人员,接受过专业的财务会计知识体系培训,但部分财务人员临时从其他部门分配到财务部门,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低,财务工作需要规范。从长远来看,财务信息的质量将受到严重影响。在日常财务工作处理过程中,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部分财务会计从业人员在会计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和错误,会计信息质量较低。客观地说,准确、完整地记录会计信息是改善财务管理的基本前提。如果财务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客观、完整地反映公证处的日常经济业务,任何财务管理工作都难以实施。但目前,我国各级公证处的会计水平仍有待提高,缺乏统一、标准化的会计设置,这些因素阻碍了公证处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不利于账户处理过程的控制和监督。
- 上一篇:加强行政单位财务管理措施
- 下一篇:完善公证处财务管理的主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