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行政单位财务管理措施
发布日期:2024-01-20 浏览次数:
加强行政单位财务管理措施
(1)增强财务管理意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管理不能停留在过去广泛的管理模式中。要积极转变观念,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进管理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以部门预算为核心,领导要注重学习财经政策和理论,规范单位财务行为。员工要充分理解和大力支持财务管理工作,以遵守财务纪律和制度为荣,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管理环境。同时,要加强管理理念的创新,推动财务管理向科学管理模式的转变,以适应发展需要。
(二)建立健全财务规章制度
加强财务规章制度建设,把权力放在制度的笼子里,加强执行监督,促进制度的廉洁和发展。财务规章制度明确规定了工作中各项程序和岗位的职责范围和监督保障措施,实现了以制度管理人员,提高了财务管理水平,形成了完善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确保了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和业务处理程序之间的相互监督和制约,为建立安全高效的财务运行机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制度要与时俱进,认真研究财务管理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要求,
根据《会计法》和有关财务法规,“各单位应根据会计业务需要设立会计机构”和“不兼容会计岗位不兼任、更换”,完善财务机构,丰富财务人员,使财务机构设置适应其工作任务,适应其职能,有利于提高行政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和财务资金使用效率。实施会计集中会计的单位会计人员由专职财务人员担任,有条件的单位应当建立符合单位实际工作需要的辅助账户。
现代财务管理不仅要停留在财务会计上,还要通过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和客观的财务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和参考,充分发挥参谋助理的作用。因此,财务人员需要具备优秀的专业水平,不断学习,以满足发展的需要。加强财务管理人员思想政治和业务能力建设,努力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组织开展财务培训、专题讨论和综合研究活动,努力提高财务人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财务人员要树立追求卓越的意识,自觉加强财务管理和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提高综合管理能力,充分发挥潜力,适应新形势下行政单位的新要求。建立财务人员定期培训和轮换培训制度,提高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
(四)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行政单位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单位发展的物质基础。有效加强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实现资产保值增效,对促进行政单位各项工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立一套涵盖固定资产采购、登记、配置、维护、处置的制度,以制度促进管理。固定资产由专人管理,负责资产登记、盘点、报损报废等工作。权责明确,建立固定资产台账,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使会计和账实一致。资产配置要坚持合理配置的原则,不超标,杜绝攀比,防止奢侈浪费。使用资产时,要杜绝重购置、轻管理、重购买、轻使用的现象。采购前,通过固定资产台账核实现有资产情况,结合单位资产情况统筹安排,尽量进行内部调整和使用。确需购买的,严格按标准采购,避免重复购置、超标、闲置和浪费资产。
树立成本意识、效益意识,学习现代科学管理手段,提高科学财务管理能力,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科学合理地编制部门预算,提高执行效率,注重资金使用效率,使有限资金最大限度地满足功能需求,提高财务管理效率。监督和评估预算管理,确保预算管理的科学和标准化。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严格节约反对浪费规定,严格按照有关规章制度标准支出,避免铺张浪费,利用有限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最大效益。同时,加强交易资金的清理,避免旧账户不清楚,新账户设置,如滚雪球,滚动越大。
(5)加强预算管理和考核的实施
预算执行监督作为财务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单位项目支出预算批准后,应严格按照预算批准执行,无预算支出,预算不超支,监督资金使用过程,评估资金使用效率,预算项目按职责细分,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具体责任人,预算执行结果与责任部门绩效挂钩,提高责任感和工作热情。完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完善奖惩机制,充分利用评价结果,建立评价结果与预算挂钩的评价机制,调动行政单位加强预算管理的积极性。
此外,加强公众社会监督意识,扩大行政单位信息披露范围,提高公众透明度,使公众积极参与监督,有利于提高行政单位资金使用效率和预算管理效果。
- 上一篇:公立医院未来财务管理的重点
- 下一篇:公证处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