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未来我国基本养老金面临的财务缺口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4-01-14 浏览次数:
应对未来我国基本养老金面临的财务缺口的建议
首先,目前,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直接负责中央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投资和运作,专门机构负责固定拨款机制形成的储备的管理和运作。2001年―2011年11年中,社保储备基金在理事会管理下的年投资收益率高达9.17%。扣除年通货膨胀率2.14%后,投资收益率保持在7.03%,净收益增长非常明显。因此,未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仍可管理养老金专项补贴机制形成的战略储备养老金,负责基金的具体经营和投资。
二是建立稳定的养老金补贴机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未来养老金缺口约占当年财政收入的2.34%,证明了财政支付养老金缺口的方式是可行的。目前,我国现阶段主要采用“实缺实补”补贴养老金缺口的方式,也间接导致参保职工选择退保或提前退休,容易导致管理效率低下。因此,要建立长期稳定的养老金拨款机制,从合理财政支付的角度出发,形成养老金储备,提前规划。
三是通过立法建立社会保障预算机制。从先进国家的实践经验来看,建立社会保障预算机制是社会保障发展完善和政府公共预算的客观要求。目前,我国由社会统筹形成了财政专户管理。财政支出项目中所列的社会保障支出分散在各个项目中,养老金等社会保险基金尚未纳入预算管理。近年来,湖北、广东、河北、福建等地在预算编制和实施方面取得了一定突破,探索了建立社会保障预算,但仍存在不足和缺陷。因此,建立养老金专户、实行收支独立核算是未来建立社会保障预算的方向,有利于养老金盈亏的合理分配利用。
四是养老保险总体规划水平逐步向国家总体规划转变。目前,全国有14个省养老金收支不足,省、地区养老金收支差异较大。例如,2011年黑龙江省基金缺口182.8亿元,广东实现基金余额518.6亿元,但全国养老金收支整体余额。因此,较低的整体规划水平不利于发挥养老保险的整体调整功能,应及时解决养老金收支区域差异,尽快将整体规划水平提高到国家水平,提高地区养老金调整能力,避免未来大规模差距的到来,导致养老金金融机制面临更大的危机。
- 上一篇:基本养老金缺口财政支付能力分析
- 下一篇: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