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内容变化的影响_财务海南
欢迎访问财务海南!
0898-65859863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财务管理内容变化的影响

发布日期:2024-01-09 浏览次数:

1、重组带来的机遇
 
事业单位企业化改革不一定是国家摆脱“负担”,减少预算支出,而是扭转当前制度中存在的矛盾,释放事业单位生产力,优化我国所有制结构,增强事业单位经营活力。我国大量事业单位不仅提供公共服务,还为外界提供有偿服务,导致事业单位管理机制混乱。目前,这不仅受到国家政策监督的约束,而且积极寻找市场收入,对公共机构的发展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公共机构可以释放这部分限制,增强公共机构的经营活力,促进其管理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改革是科研机构的良好发展机遇,科研机构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优秀的人力资源,本身可能有大量的专利技术和科研成果,但受制度和机制的影响,限制技术和成果的转化,不仅影响科研机构的进一步技术研发,对社会的贡献不大。重组后,科研机构可以优化内部管理,集中更多的人员和技术优势,促进研发技术和成果的转化,将转化收入投入新技术产品的研发,形成良性循环过程。因此,科研机构需要抓住重组的机遇,充分释放自身优势,获得改革红利。
 
二、重组过程的政策变化影响分析
 
(一)体制机制变化的影响
 
在重组过程中,科研机构有许多制度和机制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是重组的核心内容,突出问题是员工安置,从当前政策和部分重组机构经验,国家将出台相关职工安置政策,分流在职职工,或使用补偿政策,或将职工安置到新企业。对于重组后的企业来说,削减或取消原事业费(人头费),承担职工各项保险费,将是一个极其棘手的问题。根据目前事业单位缴纳养老保险的政策分析,从2014年10月起,事业单位需要为在职职工缴纳社会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加上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保险内容,企业需要承担职工总收入约50%的保险费。要全额承担这些成本,新企业能吃得消吗?会不会成为阻碍企业发展、造成企业内部不稳定的因素?因此,如何解决人员问题,特别是保护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已成为科研机构重组活动的关键。
 
科研机构重组后,需要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体制和机制,特别是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后,实施员工持股、管理、核心技术人员、业务骨干,形成各种形式的股权管理模式,需要根据公司法管理要求,建立董事会、监事会等公司管理的法人治理结构。在机制方面,重组后的科研机构应建立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绩效奖惩机制、市场发展鼓励机制和风险导向内部控制管理机制等,这些机制极大地改变了科研机构的经营理念和财务管理理念,巨大的概念碰撞,是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挑战,面对适者生存,如何减少新机制的抵制,有效促进新机制的实施,也是转型后科研机构面临的另一个重要课题。
 
(2)财务管理内容变化的影响
 
1、财务管理方向的变化
 
科研机构重组前,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科学编制预算,根据预算内容管理财务资金,确保资金安全和合规使用是财务管理中财务活动的主要任务。重组后,财务资金规模缩小,财务管理需要投入更多精力考虑如何筹集资金,促进企业的发展。任务的变化要求企业财务人员适应变化的要求,做好新的财务管理工作。
 
2、财务管理技术的变化
 
在科研机构重组前,财务管理的目标是确保各类资产的安全和完整,相应的财务管理技术手段只是通过综合预算、内部控制等管理手段进行管理,资产使用效率和经济规划控制不足。重组后,科研机构财务管理促进企业发展,除单位科研成果、专利无形资产登记和财务会计、房地产、土地税管理、企业经济业务增值税和所得税管理、固定资产投入产出效益管理外,还利用先进的管理技术丰富现有的财务管理手段、综合系统的税务规划、收入、应收账款、会计信息建设等财务管理,为企业的发展做好财务安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