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站财务管理模式与财务管理改革不适应
发布日期:2023-12-31 浏览次数:
作为办公室派出的机构,社区工作站承担了政府分配的社区管理任务,充分发挥了其在基层治理中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财政管理改革的推进,社区工作站现有的财务管理模式不再适应新形势下财政改革的要求,影响了社区工作站社区基层治理的有效发展。
问题及原因分析
(1)工作站财务管理模式与财务管理改革不适应
自社区工作站成立以来,为了有序开展社区基层管理工作,社区工作站专职人员还担任社区居委会干部和社区股份合作公司“两委员会”成员。因此,社区工作站、社区居委会和股份合作公司采用统一的财务管理模式,由办公室会计中心统一记账,保持社区工作站决策权和财务审批权的独立性。这种模式一直被使用到今天。然而,作为办公室派出机构,社区工作站始终保持独立资金的使用权和审批权;上级财政部门未明确要求社区工作站实施预算管理制度,也未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范围。2014年,深圳原特区外的宝安、龙岗全面推进“政企分离”改革,推进社区工作站与社区股份合作公司的人、财、物、物分离。到目前为止,社区工作站的所有资金都来自办公室或市政府部门的财政拨款。特别是政府严禁“以拨代支”。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实施以来,办事处或市政府部门不能直接向社区工作站拨付资金,给社区带来诸多不便,导致社区工作站资金管理不畅,甚至影响社区工作站的正常运行和工作发展。此外,社区工作站作为办公室的派出机构,由财政拨款给予全额补贴,仍免于财政监督管理,与现行财政资金管理规定不一致。
(二)专项资金管理不规范
办事处或者市政府部门向社区工作站拨付专项资金,确保社区工作站协助办事处或者承担市政府部门交办的临时性、非常规性工作。但有关部门忽视监管,社区工作站在专项资金管理上存在不规范现象,如专项资金超支、专项资金被挤占或挪用等。
专项资金管理不规范的原因有很多:1。拨款部门未明确专项资金使用规定,资金使用范围和审计要求未明确或规定,导致社区记者使用范围不明确,会计没有审计依据和标准;2.基本资金预算不足;3.拨款部门忽视监管专项资金的使用;4.社区工作站财务人员专业能力不强,缺乏责任感,费用随意性大。
(三)专项资金结余沉淀
社区工作站协助或承担政府部门的临时和非常规工作。按照“费用随机转移”的原则,办公室或市政府部门向社区工作站拨款。所有未列出的资金,不区分情况,明年全部结转,管理相对广泛,长期积累和沉淀。
一是原规定广泛管理余额资金;二是预算单位在编制部门项目预算时扩大预算。预算编制不够科学合理,未能统筹考虑去年余额资金,仍按今年预算拨付,导致结转余额资金多年滚存;三是拨款部门事后忽视检查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清理余额资金。
(四)无预算管理意识
由于社区工作站的性质和定位,其资金全部来自财政拨款,导致社区工作站领导经济意识和财务管理意识差,缺乏资本支出控制概念,没有预算概念,资金不足向办公室申请,长期形成想要、等待、依赖的习惯。
(五)财务制度不完善
基于社区工作站的决策权和财务审批权的独立性,办公室为社区工作站制定了财务管理制度。但由于制度的宏观指导,个别管理制度过于广泛或不适用于社区工作站,社区工作站未能制定适用于自身管理需要的财务制度。因此,社区工作站的财务管理不够详细,相对广泛,如误餐费、车辆使用管理费等。
(六)财务监督机制不健全
一是社区工作站作为办公室派出机构,日常运行相对独立,办公室忽视对社区工作站的监督;二是撤销办公室审计职能,无财务审计专业能力;三是财务监督薄弱,办公室会计中心作为簿记机构,财务监督力量太弱,反馈问题不一定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四是缺乏社区工作站监督;五是社区工作站承担政府分配的社区组织、卫生、环境、公安、文化、计划生育工作,在基层社区管理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导致办公室放松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