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的应对策略
发布日期:2023-11-16 浏览次数:
财务管理的应对策略
(一)加强重大专项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
重大项目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保证项目实施各环节的有序规范运行,首先要在管理体制上下功夫,通过组织机构的设置、管理权限的职责划分、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关系,确保重大项目目标的顺利实现。从重大项目的特点来看,重大项目主要由政府部门牵头,涉及各级承担单位和合作单位。不同层次的部门或单位对重大专项管理的理解和管理模式会有多样性和差异性。必须有强有力的组织机构,从决策、咨询、管理、监督等方面发挥组织协调作用。通过项目管理制度要求的制定和实施,形成各级单位有章可循、方法一致、沟通顺畅、上下联动、相互配合、协同作战的运行机制。有效解决基层重大专项承担单位在项目实施中的具体问题或特殊情况,顺利推进项目实施。
(2)加强项目预算管理
重大专项预算的编制应与项目的研究目标密切相关,结合重大专项资金管理措施,坚持目标相关性、政策一致性和经济合理性的原则,采用科学的计算依据,真实合理地编制项目预算。财务人员必须参与项目预算编制,充分考虑项目实施的实际情况,如合作单位完成工作,需要在“测试加工费”科目中预算,避免实际支出不符合有关规定,影响项目工作的顺利进行;差旅费、会议费、专家咨询费应参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和标准明确,有证据可循,具有实际可操作性。
财政部根据重大专项预算批准将资金分配给项目承担单位。承担单位应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执行,转变重预算编制意识,轻预算执行意识,使预算执行紧紧围绕预算批准,不得超出预算或无预算支出,不得随意在预算支出科目之间调整支出,预算调整应严格按照国家重大专项和有关规定执行。
(3)加强重大专项资金管理,形成统一有效的财务管理机制
管理和利用重大专项资金,完成项目实施任务,顺利通过财务验收,实现项目既定目标,实现资金和财务管理:
1.专人负责,加强培训和学习
各级承担单位指定专人负责重大专项财务管理。项目实施前,有关部门应加强对项目承担单位的财务管理培训和指导,包括财务验收标准要求,明确一些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和原则,通过集中培训逐步传达和学习,使各级项目实施单位在项目实施前及时准确地掌握项目资金管理要求。对合作单位较多的项目承担单位,应形成定期培训或监督检查机制,有利于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及时发现和整改。
2.规范会计核算,严格审核支出
根据《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制定具体的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规范基层单位重大专项项目资金管理;按要求设置账套,单独核算;按要求设置会计科目,进行项目辅助会计;建立重大专项资金审批程序,先审批后执行;以批准的预算和任务合同为支出依据,严格执行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各类支出审核必须证明资料齐全,审批程序齐全,原始文件合法有效。不符合预算和任务合同的费用不予审查和支付。
(四)项目管理与财务管理有机融合
重大专项项目的特点决定了项目实施的复杂性,项目任务的顺利完成需要科研人员和财务人员的沟通与合作,相互理解和支持。研究人员需要学习国家重大专项相关资金和预算管理措施,按规定和标准实施,财务人员还应了解项目研究内容、研究目的、任务要求、合作单位研究内容,利用财务专业知识和研究人员完成预算编制、预算实施和验收,共同努力确保重大专项任务的完成。
在民口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的10年里,各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各级重大专项承担单位或合作单位的财务管理模式在实践中日益成熟和完善,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意识逐步增强。“十三五”是重大专项决定性阶段,基层重大专项承担(合作)单位必须按照h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深入总结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认真研究解决方案,密切关注落实,共同推动2020年重大专项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 上一篇:基层事业单位实施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财务管理
- 下一篇: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紧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