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财务风险管理存在问题
发布日期:2023-11-12 浏览次数:
民办高校财务风险管理存在问题
(1)民办高校管理者缺乏风险管理意识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民办高校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导致民办高校资金需求不断增加,大量银行贷款现象严重。这是因为管理者缺乏财务风险管理意识,缺乏现代教育体系管理理念,忽视高校资金管理风险和成本管理风险,不结合民办高校自身实际情况,盲目扩大经营规模,经验不足,资金管理不科学合理,增加了高校财务管理风险,制约了民办高校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2)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1.财务预算管理不完善
民办高校缺乏高效科学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财务预算没有与国家现行教育体系和高校实际发展有效结合,预算管理实施不足,缺乏动态监督体系,没有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不能及时发现财务风险,防范,预算前、中、后,降低预算效果,阻碍高校财务资金的高效管理。
2.缺乏有效的内部审计机制
民办高校在经营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内部审计机制,内部审计委员会缺乏独立性,财务信息披露滞后,透明度低,对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约束力差,没有充分有效地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管理作用,使财务管理运行缺乏约束力和规范性。
(3)缺乏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地方政府部门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和财政补贴,但地方政府对民办高校教育资金的投入有限,跟不上时代经济的发展。此外,民办高校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教育资金的差距仍然很大,这使得民办高校不得不增加贷款额度,以获得更多的活动和运营资金,增加了民办高校的财务负担,不利于高等教育的生存和快速发展。
(四)民办高校缺乏筹资渠道
我国民办高校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教学收入、银行贷款和少量地方政府财政补贴。现有的资金融资渠道较少,教学收入取决于高校生源。随着我国学生人口的逐渐减少,许多民办高校出现了生源短缺的问题,直接影响了高校的教学收入。为了维持民办高校的正常运行,高校会向银行申请贷款,但贷款额度也有一定的限制。高校一旦放弃土地、房地产、设备等抵押贷款,高校很难再次大额借贷。同时,贷款利息也会增加高校的财务压力。财政补贴金额有限,不能长期解决民办高校的财政问题。因此,有必要找到更多的融资渠道,稳定民办高校的发展。
- 上一篇:民办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的防范对策
- 下一篇: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