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对策_财务海南
欢迎访问财务海南!
0898-65859863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加强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对策

发布日期:2023-10-10 浏览次数:

加强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对策
 
在医疗改革的新形势下,对公立医院的运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迫切需要加强内部管理,完善运行机制,改革绩效分配模式,加强成本管理,调动积极性,提高竞争力。
 
(一)建立成本核算管理体系
 
医院要转变观念,把效率和成本作为衡量公立医院经营状况的重要指标,从收入最大化转变为成本最小化。在现有的国家医疗保险制度下,医疗保险是公立医院的主要收入来源。医疗保险的特点是追求公益性,同时保证医疗保险基金的平衡。一方面要扩大人群覆盖面,另一方面要提高医疗保险支付比例,同时承包总额。因此,随着医疗保险患者数量的增加,医院的损失也在增加。目前,许多医院缺乏系统、科学、专业的成本核算,缺乏专职的成本管理职能部门,也停留在内部奖金分配和两级核算的简单功能上。
 
1.高度统一了解整个成本会计工作,建立成本会计管理体系。完善成本管理,管理医疗行为全过程,支持医疗服务合理定价,系统分析医院成本结构,梳理医疗服务流程,重新确定成本会计和分摊规则,使成本会计更加详细和公平。
 
2.提高成本管理效率,降低医疗物资采购成本。在医疗改革的新形势下,医院的目标是降低门诊和住院费用,通过招标将药品和医疗耗材的价格降到最低。目前,公立医院通过提高资产管理利用效率、降低采购成本来控制费用。一是加强招标采购和招标机制,降低药品耗材采购价格。药品耗材应根据相关数据合理定价,严格执行政府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坚决杜绝贿赂腐败。二是实现医院药品耗材集约化管理、统一部署管理、统一产品规范、统一价格、统一配送,争取医院采购谈判主动权,降低采购成本。建立物资系统管理平台,使每种药品耗材在流通过程中数字化、标准化、痕迹化。建立集约化的药品耗材综合数据库,整合高效、互联的医疗数据平台。
 
(二)全面实施资金预算管理
 
综合预算管理是以会计制度为基本手段,规划年度资本安排,根据进度合理有效地协调各种资源的配置,实现计划和前瞻性。目前,公立医院的综合预算管理只是一个简单的准备和审批环节,而不是发挥资本安排的计划和前瞻性的管理职能。缺乏对医院概念和文化的战略目标和员工的一致认可。
 
1.建立全面的预算管理体系,明确医院的战略目标。综合预算管理制度应设立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办公室和责任单位,共同管理。根据归口单位和分层分级的要求,严格按照既定的组织流程层层审批预算编制。结合工作绩效考核制度,对综合预算的目标制定、监督考核和实施情况进行综合控制,确保综合预算管理制度发挥应有的作用。2.积极推进财务内控制度。医院的各个业务环节都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医院应组织各职能部门参与和制定各业务的财务风险评估,而不仅仅依靠传统的财务和监督审计部门来控制风险。根据适应性、全面性、平衡性、重要性和有效性的原则,完善医院内部控制体系。一方面,各职能部门应查找关键业务环节的风险点,制定风险响应策略,建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框架体系。另一方面,完善和实施内部控制绩效考核制度,形成内部控制手册。第三方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制度需要扩大社会审计力度。橹匾?引入制度。决策层需要高度重视制度的建立。
 
(三)改革绩效分配方式
 
医疗改革要求深化编制改革,绩效考核要注重工作质量、科研成果、成本控制等重要指标,充分发挥医务人员的热情和奉献精神,尊重医务人员的个人价值。医疗改革明确表明,医务人员的收入不再与药品、耗材、检查、实验室检测等业务收入挂钩。
 
1.通过公开透明的软件数据,医务人员可以更直观地理解评价指标。目前,为了提高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大多数公立医院不同程度地引进了员工的绩效考核和评价。然而,大多数绩效会计仍主要采用统一收入和减少支出的方法,更倾向于经济利益驱动的管理方向,指标评价内容仍以收入结果、收支余额、工作任务完成指标为依据,不能反映医务人员的技术价值,远离公立医院的公益目的。公立医院应改革评价指标,更多地反映资金节约、预算实施、医疗质量、安全事故、科研成果等公益指标。
 
2.绩效分配改革根据服务质量、岗位工作量、技术能力、行为准则、患者满意度和医疗道德设计指标,对所有员工的岗位系数进行评价。深入了解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特点,不断修订和完善分配激励机制,实现全过程、全动态、全面的综合绩效考核体系,客观、公正、透明地评价员工的工作价值和成果,建立与工作绩效、岗位职责和实际贡献密切相关的考核体系。
 
目前,在医疗改革的新形势下,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仍然缺乏一定的科学和合理化。同时,医疗改革的人才管理体系和薪酬分配模式滞后于时代的发展要求,缺乏激励和约束机制。新一轮医疗改革要求公立医院本身在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上发生深刻变化,推动医院从传统广泛管理向现代集约化管理、规模扩张向内涵挖掘潜力转变,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效益转变。通过组织结构的重建、运行过程的改进和运行机制的创新,实现了精细化管理。以低成本、合理价格、公益理念,满足人民对健康生活的日益需求,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