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疗改革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对策_财务海南
欢迎访问财务海南!
0898-65859863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新医疗改革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对策

发布日期:2023-09-26 浏览次数:

新医疗改革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固定资产会计制度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减值准备,设置“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科目使资产负债更加清晰。采购基金根据医院收入或余额计提,与固定资产价值脱节。因此,应取消“采购基金”科目,增加固定资产备用账户的“累计折旧”科目,根据固定资产价值计提折旧,真实反映医院固定资产价值。由于科技进步和过程中的损失,固定资产的可收回价值将不可避免地低于其账面价值。增加“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有助于如实反映医院固定资产的状况,确保财务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2)采用权责发生制、激励约束机制,加强成本核算和控制
 
医院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会计制度,明确公立医院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在处理医院内部利益分配与患者、医疗成本与医疗技术进步、医疗服务质量与成本关系的前提下,运用财务管理理论进行医疗成本核算和控制,定期计算医疗服务成本,降低现有资源消耗,有效支出,合理利用。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激励约束机制,树立成本效益理念,加强医疗成本管理。
 
(3)建立医院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加强预算约束和管理
 
财务预算是医院对计划经济活动实施财务监督的基础。以“量入为出”为预算管理的基本原则,将医院的所有收支行为纳入预算管理,正确预测各项收支。根据专项费用(相关医疗设备采购、基础设施费用等)、常规费用(如办公费、差旅费、药品、卫生材料费、水费、电费等)分别充分了解和预测了医疗市场的动态市场。防止项目支出现象的随机调整,调整不合理的支出结构,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和完整性,加强医疗资源配置的科学合理化,促进医院健康有序发展。
 
(四)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措施
 
新的医疗改革政策取消了药品销售差异,医院从药品收入差异收入现金流大大减弱,增加了医院业务风险,在新的医疗改革政策下,医院应充分利用政府支持政策,做好医疗行业财务分析评价,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财务风险预测分析,加强和重视会计人员的风险意识。
 
总之,新的医疗改革不仅给公立医院的发展带来了机遇,而且对医院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财务管理人员以创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取代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将医院财务管理纳入标准化、科学、法制化的轨道,提高医院的公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