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现状
发布日期:2023-09-13 浏览次数:
随着经济的发展,财务管理在企业经营和家庭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要。因此,财务管理课程被纳入经济管理专业的通识教育体系,甚至纳入工程专业的质量发展课程。但由于非会计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不成熟,仍采用会计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未形成独特有效的教学模式,导致教学效果未达到教学设计的初衷,教学效果不理想。
高职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现状
根据笔者多年的高职非会计专业财务管理教学经验、对部分高校教学实践的了解、每年对学生的教学反馈和毕业研究,发现本课程对学生的职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学生的教学满意度普遍较低,教师的教学效果也不是很满意。具体来说,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目标与专业缺乏联系,教材选择不合理。
目前,在财务管理教学中,教师没有有效地结合特定专业的专业需求,没有将财务管理与学生专业相结合,仍然遵循传统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如“学生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知识、基本程序、基本方法和管理技能,可以解决企业融资、投资、利润分配等管理活动的实际问题”。教学目标是一个普遍的目标,对于非会计学生来说,他们的专业需求不是从事财务管理工作,与专业的适应性不够,缺乏学习动机[1]。
在这一教学目标下,所选教材仍采用会计专业财务管理教材。首先,传统教材的前提是学生有一定的会计基础,而不是会计学生或理工科学生可能没有开设会计基础课程,会计要素、会计报表没有基本理解,直接在财务管理项目投资评价和财务分析,学生抽象财务概念、财务函数容易害怕困难,导致学习热情低。
(2)缺乏系统的课程和教学设计
非会计专业的财务管理课程基本上是质量发展课程,所以教学设计课时不超过36个课时,每周2个课时,教师在教学内容时应考虑弥补财务专业知识,没有时间结合专业部分的质量发展内容。因此,大多数教师主要教学,学生缺乏积极思考的动机,教学互动难以实现。
传统会计专业的课程以设计为前提,学生已经全面掌握了会计、统计、金融等专业课程。因此,教学设计中有很多技术内容和数学分析,但专业适用性大大降低。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非会计专业的学生,会计基础薄弱,专业需求不同于会计专业。比如对于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预测资金需求可能意义不大,但要强调不同融资渠道的成本和杠杆效应对企业的影响,用更多的案例激励学生了解基本的经济原理和“看不见的手”对企业的影响。
(3)评价方法单一,缺乏有效性
目前,许多非会计专业的财务管理课程都是质量发展课程,教学评价方法单一,以期末考试为主。评价内容基本上是传统的概念、公式和财务分析指标,但学生解决实际职业问题的能力仍然非常缺乏。
- 上一篇:如何推进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 下一篇:高职院校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研究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