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研究建议
发布日期:2023-09-13 浏览次数:
高职院校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研究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在教学中不断收集学生的教学反馈和毕业生的调查研究,将学生毕业后的职业需求建议融入教学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专业调整教学目标和教材选择,体现针对性和实用性
课程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灵魂,也是教学设计的起点。高职非会计专业开设财务管理的课程目的应区别于会计专业。其教学目标应是通过学习财务理念来掌握财务管理的规律。教师不把自己在某一领域的能力作为学生发展的天花板,而是要做好引导,让学生有自学的能力。因此,课程的重点应该是培养财务管理理念和自学能力,了解财务管理的框架体系、基本的原始t和方法。减少对具体技术方法和模型的大量教学。
教材的选择应考虑专业和学生前沿课程的学习情况。教师一方面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编制校本教材,另一方面可以选择难度系数小的基础书籍。案例要丰富,让学生先掌握基础知识,再重点讲解与学生专业相关的财务管理知识。学生可以一步一步学习,掌握的效果会更好。
(2)教学设计应注重学生未来职业的需要和综合性
实用性与综合性的统一是职业教育课程最显著的特点。因此,课程内容一方面应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以确保职业教育目的的实现;另一方面,综合课程应结合各种知识和技能,形成能够反映专业特点并满足实际需要的课程。一旦教学目标明确,课程和教学设计就是实现目标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教学设计结合专业特点,做出选择。财务管理课程内容有自己的体系,但由于教学时间较少,不可能涵盖一切。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既要考虑课程的系统性,又要注重学生的专业需求;二是在教学设计中,采用案例教学方法[2]。最好结合专业特点选择案例。例如,在财务分析章节中,案例的主要作用被设计为专业相关企业。财务指标的选择应与专业相结合。例如,物流管理学生可以重点分析库存周转率指标,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第三,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中,要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教师要能做到“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避免出现以教学为主的课时。虽然缺乏会计知识背景,但教师应引导和帮助学生查询信息,积极参与教学讨论,积极解决问题,促进知识的吸收和理解。
(3)评价方法应多样化,体现实用性
目前,由于课程性质和课时较少,很多都采用期末考核的方法,期末考核多为闭卷考试。这样,学生在考试前就会死记硬背,取得更好的成绩,但面对实际问题,他们仍然无法解决问题,仍然缺乏财务素养,这与教学目标背道而驰[3]。因此,教师在考核中要注重综合素质。比如,首先,在考核中增加平时考核的比例,包括考勤、课后作业、课堂表现等。,这将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互动,为平时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期末考试采用开卷考试。这种开卷题目不是简单地评价课本上的知识,而是给一些实际企业的案例数据,让学生通过查询书籍来运用财务管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教学手段要先进,与时俱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财务管理课程与数据密切相关,财务分析是通过财务数据分析看到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在教学中反映案例信息的来源和数据获取的方式。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可以通过证券交易所网站和一些数据库获取。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向学生展示案例中的数据获取方式。一方面,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到新鲜,另一方面,学生可以掌握获取咨询的方式以及如何使用数据。其次,数据处理也是财务管理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演示相关软件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图文图表显示可以清晰地表达信息,获得专业认可。
总之,根据学生未来的职业需求,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从教学目标源改革创新,打破传统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设计、考核方法和教学方法,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为未来进入工作场所奠定坚实的基础。
- 上一篇:高职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现状
- 下一篇:“乐视生态”结构对乐视网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