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财务报告稳定性、真实性和透明度的对策
发布日期:2023-09-07 浏览次数:
提高财务报告稳定性、真实性和透明度的对策
1.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
依靠外部监督来实现透明的信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首先是要有一个完善的监管体系。目前,仅仅依靠政府监管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与其他层次的监管主体有机结合,形成由中国证监会、证券交易所、证券业协会组成的功能互补的监管体系结构。威慑非法会计行为,防止欺诈。当然,中国证监会作为证券市场立法执法的主角,应重点查处内外串通和违法案件,产生足够的力量;证券交易所负责日常信息监管,核心是通过上市规则和上市协议制约上市公司严格执行会计制度;证券业协会要充分发挥作用,制定内部自律管理规定,严格规范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
2.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
面对突出的欺诈性财务报告,确保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也至关重要。为了确保服务质量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上市公司可以要求采用强制性变更制度。即同一审计单位只允许任命一定时间,到期更换,未到期更换必须披露更换原因,经有关部门批准,否则不得更换。因为,如果注册会计师的职位和工资长期过于依赖上市公司,两者之间可能存在复杂的利益关系,满足部分客户的不当要求,帮助欺诈,不利于发现一些实践问题;此外,上市公司每年必须披露相关审计费用,合理解释严重超过行业平均收费标准的行为。
3.提高企业管理者的法律意识和会计从业人员水平
《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有关法律法规对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然而,一些企业经理依法经营意识薄弱,为了自身利益,经常指示会计信息修改,部分会计从业人员水平较低,不能提出专业意见,或不能坚持原则,最终导致财务报告扭曲。因此,必须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和会计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会计从业人员水平,适应不断发展的会计工作要求。
4.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一是充分发挥监事会的作用,配备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监事,确保企业依法经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二是成立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负责审查企业财务报告,监督内外审计机构,审查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和重大相关交易,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三是通过信息手段巩固内部控制过程,减少财务报告中人为操纵的可能性,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独立性。
5.结论
财务报告的稳定性是一种历史悠久、有争议的会计实践。近年来,以FASB为代表的财务报告标准制定机构的否定态度引发了学术界对财务报告稳定性经济后果的研究热潮。财务报告稳定性投融资效用的形成机制以及财务报告稳定性与其他公司治理机制在发挥投融资效用时的关系值得深入研究。
- 上一篇:财务报告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 下一篇:我国高校财务管理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