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告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日期:2023-09-07 浏览次数:
1研究背景
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会计信息披露已成为外界了解中国上市公司的重要途径。为消除各界对中国a股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疑虑,中国主管部门积极推进会计准则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落实各项监管机制。学者们从各个角度研究了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稳定性。财务稳定性是公司价值的最重要指标。会计信息是经济信息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会计信息是会计理论和实践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由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在会计准则出现之前,追求稳定性已成为会计确认和计量的重要原则。
2财务报告稳定性理论分析
2.1财务报告稳定性的定义
财务报告的稳定性本质上是会计信息质量的限制性特征,是会计确认和计量的重要原则,也是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衡量指标。
2.2财务报告稳定性的理论解释
财务报告分析,简称财务分析,是指以企业财务报告反映的财务指标为主要依据,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评价和分析,反映经营过程中的利弊、财务状况及其发展趋势,为改善企业财务管理和优化经济决策提供重要的财务信息。财务分析不仅是完成财务活动的总结,也是财务预测的前提,在财务管理周期中起着连接作用。
财务报告分析是评价财务状况、衡量经营业绩的重要依据。财务报告分析是挖掘企业潜力、改善会计工作、实现财务目标的重要手段。财务报告分析是合理实施投资决策的重要一步。通过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企业的盈利能力、偿付能力和经营能力,以及投资后的收益水平和风险水平,为投资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
3财务报告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3.1经济业务
部分企业捏造虚假经济业务,调整财务报告,如上市公司与隐瞒关联方签订虚假销售合同,大幅增加收入,提高利润水平;部分企业签订虚假合同,增加成本,减少当期利润,偷税漏税。
3.2会计确认和会计估计
部分企业未严格执行权责发生制,通过调整业务确认期,在不同会计年度进行调整,如调整固定资产入账时间,调整当期固定资产折旧;调整收入确认年度,调整当期利润;调整原材料数量,调整当期利润。部分企业以不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项目为资产,通过虚假盈亏的方式增加利润。
3.3资产重估
企业在进行外商投资或企业重组时,往往会对资产进行重新评估。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企业在使用固定资产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股权投资时,将评估增值和减值纳入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部分企业在进行股权投资时,采用非货币性资产投资,通过评估增减值来调整企业的利润和资产结构。
3.4现金流严重不平衡
为了达到粉饰经营业绩的目的,一些上市公司经常采用资产装修、股权置换、内部相关交易、债务重组、非货币交易等手段来增加账面利润。由于上述措施一般不会增加公司的现金流入,但由于利润增加,多交所得税可能会增加现金流出,这必然导致财务报告反映的会计利润与现金流量表反映的现金流严重不平衡。
3.5非经常性损益占利润总额的比例
一些上市公司经常利用资产置换、股权置换、内部关联交易、债务重组、非货币交易等手段增加非经常性利润。为了粉饰财务报告,审计人员在审计财务报告时,如果发现非经营性损益占利润总额的很大比例,应注意报告的真实性。
- 上一篇:完善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的对策
- 下一篇:提高财务报告稳定性、真实性和透明度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