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财政”的目标模式_财务海南
欢迎访问财务海南!
0898-65859863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新政解读 >

中国“公共财政”的目标模式

发布日期:2024-12-05 浏览次数:

中国“公共财政”的目标模式:
 
目前,建立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反映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和财政改革的深化。公共财政框架的建立具有以下五个方面:
 
首先,明确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基本财务责任,有序顺利地服务市场,即为市场运行提供外部条件,解决公共产品和服务、公平分配和宏观经济稳定等问题,提高整个经济的运行效率。这实际上是为了正确解决市场经济下政府、市场和企业之间的关系。
 
二是建立以公共支出为主体的支出体系。在转型过程中,财政支出的范围相对较广,存在越位和缺位并存的情况。公共财政建议明确,财政支出必须以公共支出为主体。公共支出主要包括:保证国家机构正常运行所需的资金;为市场资源配置不能有效解决的各类社会事业提供必要的财政资源;实现公共服务所需的政策补贴;各种公益性或非市场盈利性公共工程投资。市场机制能够有效发挥作用领域的各种盈利经营投资和支出,应逐步减少和退出。
 
三是建立以税收为主体、以标准化非税收入为辅的公共财政收入制度。在市场制度下,税收是企业和居民享受公共服务的一种支付(价格)。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它是提供公共服务的财政基础,是避免个人“免费乘车”的必要形式,是公共财政的主要基本收入。各种费用,特别是行政费用,是政府在社会管理中利用其职能为企业或居民提供个人和特殊服务的费用。它不同于税收,不是公共服务的费用,不是价格,不是市场行为,而是政府行为,只能在收入中处于辅助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费用也可以限制资源的浪费,节约社会资源。
 
四是建立以宏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以财政法规为基础,以财政收支为中心,运用现代科学手段和标准化制度的公共财政管理体系。财政作为政府的分配行为,必须服务于实现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快速发展。财政分配管理应以社会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这与公共财政为市场的有序顺利运行服务完全一致。为了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财政必须依法管理财务,完善财政法律制度。所有的财政管理都围绕着财政收支进行,公共财政也不例外。在现代社会,财政管理必须运用科学手段来实现标准化管理。
 
五是建立以保障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发展为目标,综合运用预算、税收、投资、国债、补贴、贴息等财政政策和手段的财政宏观调控体系。财政宏观调控目标是根据政府在一定时期内的宏观调控目标来确定的。但从公共财政角度看,主要通过上述财政杠杆调整总需求来调整社会总供需平衡,是政府实施反周期经济政策的主要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