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会计人员管理体系创新思路综述

发布日期:2025-11-02 浏览次数:

会计人员管理体系创新思路综述
会计人员管理制度的本质是会计人员的隶属关系,即单位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的领导、管理以及会计人员直接对谁负责的关系。长期以来,人们对会计人员隶属关系的理解如下:
1.会计人员独立论。
会计人员独立理论是指会计人员独立于委托人、受托人等利益相关者,不受其中任何一方的管理,只受会计准则的约束。该观点认为,由于客户的多样化,客户之间往往存在利益冲突。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确保财务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和中立性,会计人员不能属于投资者、经营者、债权人、劳动者等多重利益相关者,只能处于多重利益的边缘。会计人员只能作为“第三方”出现,他们只能受到会计法律法规的约束。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通过社会中介机构(会计民间社区)管理全国会计人员。
持此观点的代表人物是景雄士。景雄士显然从“商业责任理论”的角度阐述了这个问题,并以客户和经营者的利益为例。他强调:会计人员与资源委托人与受托人之间的双重关系,将会计人员视为委托人与受托人之间的中介角色,即会计人员从客观角度参与委托与委托责任关系,反映委托经营责任及其履行情况,会计人员的行为不受资源委托人和受托人的影响,只受会计准则的约束。根据这一观点,其代理关系可以表达为:
委托人  委托  会计经理
2.投资者主体权益论。
投资者的主要权益理论也被称为委托人的主要权益理论。该观点认为,会计人员应从投资者(包括股权资本投资者和债务资本投资者)或委托人的利益出发,为投资者的需要服务,并向投资者报告经营者的“财产管理责任”。
该观点认为,会计应独立于经营者,代表国家(所有者)实时控制企业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有效约束经营者,防止其道德风险等行为的发生。
3.企业主体权益论。
企业主体权益论又称经营者主体权益论。该观点认为,会计应完全站在企业及其经营者的立场上,从法人财产权主体企业的角度处理会计事务,实行彻底的企业化。会计人员由单位管理,不代表国家对单位进行会计监督。国家和社会监督应当对单位进行监督。其标志是不直接干预会计人员的任免和管理,国家财政部门间接管理政策,如国家会计人员必须持有“会计证书”的要求。近年来流行的“会计回归企业论”就属于这一类。让会计作为企业管理的主要职能部门回归企业,经营者聘任和管理的原因是:第一,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现代企业体制的建立,企业拥有独立经营权,如果选择国家委托、会计独立模式,国家对企业的经济控制仍未脱离宏观直接控制的范围。选择由国家直接管理会计人员,企业单位聘用模式仍不能解决会计人员双重人格的矛盾。二是会计回归企业有利于企业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会计从不独立于生产经营活动,与经济活动密不可分。会计改革支持经济改革,促进经济改革;相反,会计滞后会对经济改革产生负面影响。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经营者,无疑要有独立的会计管理职能部门。第三,实际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最大障碍之一是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缺乏活力,国有企业管理不善,使企业无法有效经营。会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具有中心地位,要加强企业管理,必须加强会计管理。因此,会计回归企业成为历史的必然。第四,能促进会计科学的有力发展。会计科学来自会计实践,并应用于会计实践。如果会计不能回归企业,会计将成为超级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空中楼阁,会计科学将没有发展的领域和土壤。同样,如果会计不能为决策者提供信息,会计决策和会计管理就会成为空谈。
4.国家主体权益论。
国家主体权益理论认为,企业会计应当完全独立于企业,成为国家派遣企业的专业管理干部,代表国家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直接监督。这就是改革中诞生的“国家委派制度”的观点。
这一观点的基础是新会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负责国家会计工作”,认为会计管理工作属于财政部门,确保政府秩序的顺利进行,使会计以国家利益为第一利益,充分发挥企业会计职能。更具代表性的主张是在财政部门设立会计局,或者在上级部门设立会计站。
5.国家和企业的双重主体权益论。
国家和企业的双重主体权益理论是指会计人员在业务上接受会计管理部门的指导,在行政上接受单位负责人的指导。会计人员不仅是企业内从事经营管理的管理人员,也是代表国家监督企业经济活动的人员。他们不仅要维护国家利益,还要维护企业利益。
这是长期以来主流的会计人员管理观点,中国原《会计法》对国有企业会计人员的管理办法就是这样。原《会计法》曾规定,会计主管人员由企业任免,但必须在任免前报主管单位批准(部分地方规定由主管单位报同级财政部门)。企业对会计人员没有完全的管理权,主管部门有权干预企业的会计任免。标志着企业会计人员的人事和工资关系,由企业直接管理,但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有干预权。会计不仅具有企业身份,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国家身份。
6.投资者和经营者的双重主体权益论。
投资者和经营者的双重主体权益理论是基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区别,根据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不同特点,区分其管理。财务会计是外部报告会计,即委托人权益会计;管理会计是内部决策和控制会计,实际上是受托人权益会计。
7.国家、企业和投资者的权益理论。
国家、企业和投资者的权益理论是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观点。1993年,中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人员在提供会计信息时,必须同时满足国家、企业和投资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