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国有商业银行会计管理模式发展现状

发布日期:2025-10-26 浏览次数:

银行会计正在从业务会计转向业务管理。会计管理的质量与银行的服务水平、服务效率和风险防范能力有关。因此,会计管理在银行业经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银行业竞争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也在不断探索科学有效的会计管理模式。
 
一、国有商业银行会计管理模式发展现状
 
根据对衢州市国有商业银行的调查,各商业银行从防范风险、提高效率的角度,对会计管理模式进行了改革,基本特点如下:
 
(1)“扁平化”。商业银行会计“扁平化”管理是指通过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取消原有机构设置的多重行政级别,减少管理环节,实现管理银行与营业网点之间的一对多点对点管理,建立运营中心、金库中心和监督中心,实现集中会计、集中监督和集中管理,实现会计管理的独立性和广泛性,降低协调成本,提高管理效率,通过集中管理人员和整合业务系统,建立新的会计管理框架。有的银行实行了全面的“扁平化”改革,有的银行则有一定的重点。例如,中国建设银行衢州分行于2001年率先实施全面“扁平化”管理改革。一方面,下属机构从原来的23个简化到现在的13个,另一方面,全面简化管理人员,实行业务经理委派制度,全面监督管理网点业务,业务经理直接对市分行负责。市工商银行是早期实施集中会计和监督的典型例子。市中国银行和农业银行也在实施人员和业务整合,逐步朝着“扁平化”的方向发展。
 
(2)集中化。一方面是网点业务集中处理。目前,商业银行的业务运营基本实现了前后分离,即前台数据输入,实时传输到后台运营中心进行会计处理,运营中心统一清算跨网点和跨银行。通过数据集中处理,提高会计实时性,实现跨网点的通存通兑和业务查询。同时,统一进出清算资金,降低风险源。另一方面是不同业务的数据集中。过去,各种银行业务系统以业务类型为中心,分部门开发实施,标准不统一,系统独立,数据交换繁琐低效,如公共、储蓄、信贷、资金、清算、国际业务系统、业务数据分散存储,不利于信息的综合分析和决策。新型现代商业银行业务系统集成整合原会计系统、储蓄业务系统、出纳业务系统、支付清算系统、信贷业务系统,通过模块化管理,覆盖内容更广泛、更全面、更系统,进一步实现系统数据共享,方便业务统计和数据分析。此外,临柜业务也从原来的条块划分,发展为综合性,并实行单个临柜,从而提高了管理效率。
 
(3)信息化。银行业务信息化包括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银行业一直站在信息技术的前沿,始终与信息技术密切接触。目前,基本实现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管理、会计、清算、结算等方面的信息化过程。数据的实时传输、实时会计处理、综合数据查询和跨行资金清算都离不开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银行会计“扁平化”管理的基础。信息技术水平决定了银行的服务水平、银行会计管理的效率和银行的竞争力。
 
二、存在的问题
 
(1)技术依赖性强,系统维护难度增加。当前的管理模式是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管理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业务系统和网络的稳定性。但目前,系统和网络也处于逐步完善的过程中,往往存在不可预测的因素,因此技术故障较多,有时会导致错误的账户,甚至导致业务暂停。由于网络本身不能及时解决问题,只能依靠市分行技术部门,有些甚至需要省分行解决,特别是网络故障也可能依靠电信等服务提供商的服务质量,系统维护效率不高,影响基层网络的服务质量。同时,计算机网络的运行使犯罪分子利用网络犯罪成为可能,增加了网络风险。
 
(2)业务复杂,相关人员素质不能满足需求。目前,国有商业银行普遍采用全功能综合业务系统,软件升级快,业务项目多,分工细,操作程序复杂,业务人员难以系统掌握,导致业务不熟悉,容易出错。此外,管理人员综合素质高,业务全面,精通,善于利用会计信息分析,创新金融产品,提高服务水平,但由于管理人员不从事柜台操作,也与营销严重脱节,思想意识和业务质量不能完全满足有效管理的需要,只发挥监督指导作用,会计管理职能不充分发挥,银行不能充分了解客户情况,不能为客户设计新业务,不能提高客户服务水平,不能加强客户风险控制,浪费信息资源。
 
(3)制度建设滞后,管理存在一定漏洞。银行柜台业务综合后,柜台业务风险增加,如现金支付业务,以前通过会计、审核、出纳三个环节,现在柜台人员可以完成,同时银行配备摄像监控设施和相应的系统授权控制制度,可能人为风险估计不足,操作人员制度实施监督不够,同时相关制度建设没有及时跟上。部分银行由于对账制度不完善,内部授权制度未实施,柜台人员犯罪现象。
 
三、对策与建议
 
(1)加强系统控制,防范技术风险。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增加了银行内部控制的潜在风险。为了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系统控制。首先,提高系统的稳定性。程序设计应充分考虑系统稳定性,不急于成功,运行前应进行充分测试,经权威认证,尽量减少系统故障,建立运行维护、数据处理过程、硬件设备等相关可靠性控制系统,建立应急预案。二是加强系统的实时监控功能,控制操作权限,警告业务网点的异常操作,及时发现违规行为或业务错误。
 
(2)加强管理和控制,防范人为风险。防范人为风险要从多方面入手。一是制度防范,运用现代管理的组织规划和资源使用限制原则,制定业务流程、工作程序、岗位设置、职责分工等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使其适应先进的管理理念,最大限度地发挥先进的管理模式效率。因此,要加强技术变革可能引起的人为风险研究,尽可能提前建立制度,使内部管理制度符合现代信息技术的要求。二是加强检查监督。会计管理部门要采取不定期的突击检查措施,提高检查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促进制度的实施。三是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思想教育,使会计人员自觉增强自律意识,不违规,提高风险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3)加强业务培训和沟通,提高相关人员素质。一方面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加强业务培训,学习新的业务操作规程和新的金融政策,如集中学习、在线实时互动交流等,也可以根据不同层次逐层掌握,从而提高会计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另一方面,要加强会计管理部门与市场营销部门的沟通交流,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共享,加强市场与管理有效结合的研究,找到最佳结合点,更好地为客户重建业务流程,创新金融产品,更好地加强风险控制。一些对及时性要求较高的企业应及时讨论有效措施,实现信息的综合利用,提高银行的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