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步骤

发布日期:2025-10-11 浏览次数:

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步骤
 
1.战略环境分析:环境分析是战略成本管理(初始或循环)的逻辑起点。通过对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的调查,判断企业当前战略成本的竞争地位——优势、弱点、机遇、威胁,决定企业是否进入、发展、坚持或退出某一行业的价值链活动。环境分析的基本方法是价值链分析,通过产业价值链分析了解企业在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内部分析了解自己的价值链;竞争对手分析了解竞争对手的价值链,了解自己和敌人,了解整体情况,确定战略成本管理的方向。
 
2.战略规划。经过环境分析,确定企业是否进入、发展、坚持或退出某一行业的价值链活动后,下一步是进行战略规划,确定企业如何进入、发展、坚持或退出价值链活动。战略规划首先在明确战略成本管理方向的基础上,确定战略成本管理的目标,包括总体目标(综合、长期目标)和一系列具体目标。目标之间必须保持一致性和层次性,形成目标网络。准确的目标有助于制定、实施和控制战略。为实现确定的目标,根据企业内部资源、外部环境和目标要求,制定相应的基本战略、战略和实施计划。
 
3.战略实施和控制;战略实施按照实施计划的要求和进度进行。在战略实施过程中,由于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实施过程会出现偏差,因此必须进行战略控制。战略控制包括建立预期工作效果的标准、比较标准、测量偏差、识别和纠正偏差,以控制成本动机。只有控制成本动机,特别是主要价值链活动的成本动机,企业才能真正控制成本,确保战略成木管理目标的实现。战略控制的基本方法是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控制过程包括研究控制因素、确定控制标准、及时处理和传输控制信息等。战略控制系统应由企业层次、业务单位层次和运营层次组成,实施全面、全过程的控制。当战略目标实现或内外条件发生重大变化,超出控制能力时,需要进行战略调整,即重新开始战略环境分析和战略规划进入新的循环。
 
4.战略绩效计量与评价:战略绩效计量与评价是战略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绩效测量与评价通常包括绩效指标的设置、评价、评价、控制、反馈、调整、激励等。传统的业绩指标主要面向作业。缺乏与战略方向和目标的相关性,企业鼓励的一些行为实际上与企业战略并不一致。因此,战略思想必须贯穿于战略成本管理的整体绩效评价中,以竞争地位变化带来的报酬取代传统的投资报酬指标。战略绩效指标应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充分反映企业的长期利益;(2)重点反映与战略决策密切相关的内外部因素;(3)重视企业内部跨部门合作的特点;(4)综合运用不同层次的绩效指标;(5)充分利用企业内外(货币、非货币)绩效指标;(6)绩效可控性;(7)战略绩效指标的实施贯穿于规划和评价过程。战略绩效的计量和评价需要在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之间取得平衡。它不仅要肯定内部绩效的改进,还要用外部标准来衡量企业的竞争力。它不仅要比较成本管理战略的实施结果和最初目标,还要评估取得这一结果的业务流程。具体方法是比较“不采取战略行动”和“采取战略行动”条件下企业竞争地位变化带来的相对收益或损失。总之,战略成本管理的绩效测量和评价应围绕战略目标进行,促进战略目标的实现,增加企业的战略成本优势。
 

上一篇:基于企业系统观的成本分析的意义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