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成本管理理论新进展对企业绩效评价的影响

发布日期:2025-10-03 浏览次数:

成本管理理论新进展对企业绩效评价的影响
 
由于成本管理是企业绩效评价的关键内容,社会经济环境的快速变化导致了成本管理的许多新趋势,绩效评价体系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以实现绩效评价的目标。成本管理理论的新进展对绩效评价的影响分析如下:
 
(1)企业绩效评价模式:股东单边治理向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过渡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企业成本控制的内容已经从“制造成本”扩展到“研发成本、制造成本、营销成本、使用成本和废弃成本”,其起点已经从“生产者利益”转变为“生产者利益、客户利益和社会利益”。成本管理的趋势反映了单边治理思想向共同治理思想的转变。事实上,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快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对企业绩效的评价不仅关注企业的“特殊金融资本”供应商(股东和债权人),也关注企业的“特殊人力资本”供应商(经营者和一般员工)、“特殊市场资本”供应商(客户和供应商)和“特殊社会资本”供应商(公众和政府)都关心企业的绩效评价。事实上,我们可以通过建立以下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平衡模型,为利益相关者分享企业剩余收入提供理论支持。
 
假设有两种利益相关者;一个是企业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另一个是相关利益相关者。核心利益相关者需要在市场上搜索相关利益相关者才能获得企业的发展。个人需要在给定的市场条件下搜索企业。两者的结合将成为相关利益相关者,并存在“匹配”(Match)问题;搜索中存在摩擦;(Frictions),如果个人不能与企业结合,就会有“资源闲置”。如果企业找不到相关利益相关者,就会有“资源空缺”。市场上还有“资源闲置率”u和“资源空缺率”υ,υ/u=θ被称为市场紧度(Market tightness),而q=u/υ=1/θ被视为与个人“企业信息到达率”α[,w]反向相关指标,α[,e]表示核心利益相关者接触个人的比例。在Bellman框架下,个人资源收益可以求解决方案来决定市场平衡:
 
w*=b+ε(q*)(y-b)其中,w*它是个人资源收益的平衡,B是个人资源的保守收益,Y是企业的产出,是企业的产出。α[,e](q*)弹性。一般而言,α[,e](q*)>0,所以,ε大小取决于q,而后者又与市场紧密相连θ成反比。这种模式为相关利益相关者获得企业剩余收益权奠定了理论基础。
 
由于企业是利益相关者的合同,理论界为各类利益相关者分享剩余企业提供了理论支持,实践界逐步达成共识,因此必须注意绩效评价。因此,我们认为,基于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绩效评价模式比基于股东至上单边治理的绩效评价模式具有更强的活力。贯穿人性化理念的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企业绩效评价模式是未来绩效评价模式的发展方向。
 
(2)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从财务指标向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
 
成本内涵和扩展,成本管理与企业战略的有机结合,成本管理从“生产导向”到“市场导向”,成本管理从“成本概念垄断”到“成本与人性化概念相结合”,这些变化是社会经济环境的巨大变化,如人力资本地位的突出,使无形资产的开发利用能力成为企业塑造核心能力、持续竞争优势和企业活力的决定性因素。单靠财务指标无法完成绩效评价的关键内容。
 
然而,一般来说,传统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是一种基于价值的绩效评价,侧重于基于财务报表的静态财务绩效评价。评价体系的重点是财务指标体系的建设。虽然价值基础的绩效评价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至关重要,但基于历史成本原则和货币计量,财务报表只讲述了企业过去和有形资产的故事,与真实的经济环境不相容。纵观国内外企业绩效评价文献,我们可以发现,以20世纪80年代为分水岭,绩效评价指标发生了重大变化。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绩效评价研究的重点是财务评价,重点是利润、投资回报率、生产率等财务指标,以及基于财务指标的评价方法的开发;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人们开始系统地将客户满意度、战略、创新能力等非财务指标引入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开发一些不仅包括传统财务指标,还包括SMART系统、BSC、PMQ等非财务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研究人员普遍认为,非财务指标更注重未来的长远发展,从而产生更好的业绩。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中,传统的财务指标已经从根本上唯一的绩效评价基础演变为综合绩效指标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9].
 
(3)企业绩效评价水平:从战术评价到战术评价与战略评价的统一
 
成本管理与企业战略的有机结合,成本控制模式从下游的“维护控制”延伸到中上游的“改进控制”和“创新控制”,成本管理由“成本概念垄断”向“成本与人性化概念相结合”转变,必然要求企业绩效评价从战术评价向战术评价和战略评价统一,从注重结果评价向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企业战略确定了管理控制体系的目标和运行方向。在一定的战略选择下,实施战略的基本保障在于制度建设,管理控制体系是企业制度体系的核心。因此,支持企业有效的战略管理是现代管理体系的重要任务,绩效评价体系是管理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评价与战略的联系非常微妙和微妙,但它非常有效。与战略一致的评价方法不仅能反映战略是否得到实施,而且能促进行动与战略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