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建立作业会计应用模型

发布日期:2025-10-01 浏览次数:

一、建立作业会计应用模型
 
在成本控制的前提下,应用作业会计是建立完整的作业会计工作模型。
 
操作会计以“产品消耗操作、操作消耗资源”为中心,以“确定成本单位的操作,计算成本,然后基于产品对这些操作的要求,通过原材料、燃料和人力资源进入产品过程,成本跟踪到产品”为基本规则。建立操作会计应用模型的程序:(1) )各职能部门应当按照既定规则在各自管辖范围内确认作业,由成本管理部门(如会计部门)统一汇总合并,确认各职能部门管辖范围外的作业,然后调查企业生产经营全貌,描述企业作业链(2))通过对作业的研究,选择成本动机,然后按照同质性和比例性的原则,直接确定、回归分析等方法划分成本库(3))确定各成本库中单位成本动机的计算方法及其对产品成本的归属方法,得出单位产品总成本的模式(4))具体项目和内容通过成本动因属于产品的部分成本(或不可追溯成本)明确操作。
 
通过上述步骤建立的操作会计应用模型已成为企业内部信息系统之一,服务于成本控制活动。
 
二、作业会计下成本控制的实现
 
运营会计在成本控制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标准成本制度和预算制度运行模式的改进上。
 
标准成本制度和预算制度是包括制定、实施和评估标准或预算在内的系统的成本控制方法。传统的标准成本和预算制度是建立在传统成本制度的基础上,应用成本性态划分、责任中心确认等概念,往往由于标准和预算成本库过于集中,基础单一,责任中心划分的局限性,导致控制与控制之间的因果关系薄弱,许多控制成本脱离成本控制,使成本控制难以有效。引入操作会计概念可以改变这种情况:首先,在标准或预算制定阶段,应用操作会计概念划分变更成本和固定成本,并根据其性质考虑定量。对于变更成本部分,以运营中心为单位,以成本动机为基础制定标准或预算;其次,在标准或预算的实施阶段,在划分责任中心时,突破组织的界限,以运营中心为基础,开展责任控制的各个方面;最后,在标准或预算的评估阶段,其记录和计量遵循运营会计模式。评价活动以上述责任中心为单位,比较已制定的标准或预算,进一步分析标准和预算的合理性,寻找改进的途径。
 
此外,操作会计还可用于质量成本控制,减少废物损失,确保有效消除非增值操作,加快库存周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