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会计处理流程呈现一体化趋势

发布日期:2025-09-13 浏览次数:

一、对账环节不复存在
 
在手工会计中,分类账分为总分类账(总账)和明细分类账(明细账)。其登记原则是“平行登记”,即一方面将记账凭证中的信息记入相关总账,另一方面记入总账所属的相关明细账,通过定期对账检查纠正总账或明细账中可能出现的记录错误。手工会计形式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通过低效的多重反映和相互审计来交换数据处理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然而,对账是设置帐簿的产物。如果没有设置账簿,就不会有账证、账账、账表之间的核对。计算机本身不会出现遗漏、重复和计算错误。只要会计软件程序正确,运行正常,账证、账户必须一致;只要报表公式定义正确,账表也必须一致。这样,手工会计下的对账环节就不复存在了。事实上,平行注册作为手工会计处理的重要特征,没有理由。计算机不需要重复处理来自会计凭证的原始数据,分类账不需要明确区分为总账和明细账。当然,这并不排除会计软件中类似于总账和明细账的数据存储结构,但总账和明细账之间没有控制和控制之间的关系,其目的只是为了加快信息检索的速度。
 
二、会计处理流程呈现一体化趋势
 
手工会计的会计处理流程简单来说就是:凭证、账簿、报表,会计人员的工作重点是填写凭证后的阶段。要形成会计报表,必须经过填写凭证、过账、结账、试算平衡、对账等多个程序。在电算化系统中,整个会计处理过程分为三个环节:输入、处理和输出。首先,将分散在手工会计各会计岗位的会计数据统一收集,然后集中输入计算机。之后,各种数据处理工作由计算机按照会计软件的要求自动完成,不受人工干预。从输入会计凭证到输出会计报表,所有中间环节都在机器中自动处理,所需的任何中间数据都可以通过系统提供的查询功能获得,真正实现一个(从凭证)、数据共享(同时生成所需的账单)。整个会计处理过程具有高度的连续性和严密性,呈现出一体化趋势,大大提高了财务报告的及时性。这样,手工会计中非常费时、费力、繁琐的工作就成了电算化系统中简单的指令或动作。过去很多人需要从事填写凭证、记账、编表等工作,现在只需要少量的录入人员来操作。因此,在手工会计条件下,不同会计形式的划分是不必要的,可以采用统一的会计形式,为电算系统中会计形式的通用化提供了前提。
 
综上所述,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形式有着深远的影响。要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从会计工作的目标出发,重构会计模式,设计出适合计算机处理、效率更高、数据处理流程更合理的会计形式,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进一步满足会计管理的需要。
 

上一篇:会计过程虚拟化     下一篇:账簿系统虚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