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未来发展趋势
发布日期:2025-07-30 浏览次数:次
一、基本概念的定义
1.管理会计的概念
要研究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和联系,首先要界定管理会计的本质属性,这也是管理会计理论中最基本的话题之一。只有从管理会计的本质出发,才能更好地区分其他学科,进而构建逻辑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1997年,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管理会计在原定义的基础上做出了新的定义:“管理会计是改进企业计量、规划设计和管理金融和非金融信息系统,提供价值增值的持续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指导企业激励、控制管理行为,以实现企业战略、战术和商业目标所必需的文化价值。”
对于管理会计的本质,国内相关学者的观点大致可以分为“信息决定论”和“管理活动论”两类,其中余旭英、李天民、余恕莲、吴丹等教授是信息系统论者。他们认为:“管理会计是利用财务会计信息、统计等相关信息,采用一系列处理分析方法,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能够规划、评价、评价和控制整个企业和责任单位的日常和预期经济活动及相应信息,帮助管理部门合理配置资源,做出最佳决策。”
余书莲、吴丹(2006)还强调管理会计的本质属性是提高企业价值,包括企业整体价值,包括企业子系统活动的价值,决定管理会计系统子系统的目标和基本功能,包括价值目标确认、价值信息提供、价值管理与控制、价值评价与分析等,指导管理会计的发展。
孟燕、文坤、潘飞、王家佑等教授是管理活动的理论家,他们认为管理会计是利用财务会计等信息,运用一系列现代管理方法(会计、统计、计算机技术、数学等),预测和决策企业未来经济活动、目标、预算、监督、控制和绩效考核。
管理会计的本质是一致的,无论是国际广义和侠义的划分,还是国内信息系统理论和管理活动理论的划分。笔者认为,从管理会计的未来发展方向来看,它是未来管理会计的广义,不再局限于会计的一个分支,而是融合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统计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结合各种可以为管理服务的方法,更好地服务于提升企业价值的管理学科。
2.财务会计的定义
西方学术界对财务会计的严格定义并不多,但对于财务会计的本质概念,西方学术界更具影响力的论点主要包括:艺术理论、信息系统理论、服务活动理论、历史信息理论等。直到1970年,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PB)第四份报告指出,财务会计是会计的一个分支。在一定范围内,不断提供企业经济资源和义务,以及改变资源和义务的经济活动(AICPA1970)。
中国学术界对财务会计本质的理解并不统一,主要有三个学派:管理活动理论、信息系统理论和会计控制理论。2006年,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定义财务会计,财务会计的目的是提供财务报告,其本质是生成和提供财务报告。可以看出,该准则更倾向于财务会计的外部性质。国内学者对财务会计本质的研究代表如下。
葛家舒(2013)教授认为,财务会计是会计的一个分支。它不仅是一个以货币为基本计量单位的信息系统,通过会计人员的确认、记录、计算等过程生成财务报表,而且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为企业外部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提供过去一段时间的财务状况和业务成果,充分渗透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王阳(2011)认为,财务会计本质上是一种具有多重属性的信息产品。王志勇(2005)认为,财务会计本质上以货币为计量尺度,通过一系列程序和方法反映和控制经济活动,确认和解除委托责任。
二、管理会计未来发展趋势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在当前动态环境下,管理会计、财务会计等相关学科不再独立运行,其边界已由明确固定向模糊发展。管理会计未来的发展趋势应围绕价值提升和价值管理的本质以及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实现横向和纵向的整体整合。横向上,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公司财务管理等相关学科相结合,结合统计、经济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充分利用各自的处理方法和技术,实现理论、技术和实践的整合,促进管理体系的创新与整合;纵向上,在战略导向和价值链的基础上,将价值链会计、战略管理会计与传统管理会计相结合,本质上实现了企业价值的提升,相互统一、相互促进,形成了新的管理会计综合体系。
在信息披露内容上,对内部管理层和外部投资者、债权人、供应商、政府机构等利益相关者进行有用的决策信息,在充分挖掘传统财务信息的基础上,披露和处理更有效的非财务信息,包括业务业绩信息和战略财务信息、企业管理部门对上述信息的分析评价、背景信息、前瞻性信息、竞争对手信息五类。在信息披露方式上,不局限于统一标准的财务报告,不局限于货币、运营量等可量化指标。任何有利于企业利益相关者做出正确决策的信息报告方式,都可以采用反映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相关经营管理状况的披露方式。
总之,管理会计的未来发展趋势是围绕企业价值提升的本质,通过理论、实践、技术、方法等综合管理会计体系,更好地指导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