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经济学
发布日期:2025-05-16 浏览次数:次
一、信息经济学
信息经济学分为微信息经济学、宏观信息经济学和信息系统经济学。以乔治·斯蒂格勒和肯尼斯·阿罗为代表的微信息经济学。微观信息经济学主要研究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下的选择。由于不对称信息的存在,任何决策都应在不确定性下进行,不确定性是经济行为的基本特征。完全理性只是一个理想的假设,帕累托基于完全理性假设的最优解在现实中并不存在。乔治·斯蒂格勒、詹姆斯·米尔利斯和其他人发现,决策者的信息不足和不对称。在这种情况下,市场效率低下,市场经常失败。囚徒困境使个人利益最大化的选择总体上是最糟糕的。个人理性导致集体不理性;柠檬市场使劣质商品驱逐优质商品。这两种现象都表明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不确定性下的选择与结果之间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同样的选择可能有不同的结果,同样的结果也可能来自不同的选择。基于不确定性和不对称信息,微信信息经济学研究了如何通过合同和制度安排来规范决策者的经济行为。
从广义上讲,产权经济学、激励经济学和博弈论都属于微信息经济学的范畴,其核心是研究信息不对称下的不道德行为、逆向选择和委托代理。在有限理性和信息不对称的基础上,信息经济学提出通过设计合适的系统来提高市场运作效率,避免市场失败。微信信息经济学作为现代经济学的前沿分支,不仅解释了许多传统理论无法解释的问题,而且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实验经济学
实验经济学之父弗农·史密斯于1962年发表了一篇关于竞争市场行为的实验研究的论文,从那时起实验经济学就诞生了。他认为,应该使用会犯错误的有限理性人来代替理性经济人的假设,以数学统计为工具,通过反复实验来验证市场理论和游戏理论的有效性。弗农的“口头双向拍卖市场实验”证明,市场参数完全有可能影响平衡产出的收敛性。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复杂的经济现象实验成为可能。20世纪70年代以后,实验研究结果使一般平衡理论、工业组织理论、社会选择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开始转向基于有限理性的假设,经济学主流理论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此外,实验方法也广泛应用于公共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工业组织理论等研究,促进了这些理论的快速发展。
实验经济学认为,由于对人类行为的分析,行为和心理分析的方法是必不可少的,现实中的人并不总是理性的,非理性会使人类的行为不同。因此,经济理论的实验将使数据结果呈现概率分布状态。实验经济学调查了实验者选择行为的报酬总额占最大可能报酬的比例。比例越高,相应的理论模型就越可靠。通过对比率的比较分析,实验经济学探讨了如何改进理论和理论模型。根据对比率的比较和分析,实验经济学可以对没有现成理论的情况提出新的理论模型,并进行分析和验证。实验经济学以有限的理性分析为前提,对现有理论进行有效分析,不断提出新的理论模型,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理论的发展。
西方主流经济学一直以实证方法研究,实验经济学的兴起标志着经济方法论的重大变化。
三、新制度经济学
以科斯和诺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主要包括交易成本理论、产权理论、企业理论和制度变革理论。科斯在《企业性质》和《社会成本》中指出,市场和企业都是资源配置的手段。市场机制的运行有交易成本,企业管理也有成本。决策者是通过市场还是企业配置资源,取决于成本的比较。产权的安排会影响资源配置的效率,一个系统取代另一个系统取决于交易成本能否降低。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也是基于行为人的基本假设。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人的行为动机不仅是追求财富最大化的一面,也是集体主义行为偏好非财富最大化的一面。利他主义、意识形态、自愿负担、爱、团结等因素对人的决策有重要影响。此外,由于环境太复杂,行业太多,分工太细,不确定因素太多,人们对环境的认知能力肯定是有限的。在信息不完整的情况下,演员往往会有机会主义倾向,不会做出最佳选择,这是有限和理性的。
就像资本家不关心企业行为是否污染了环境一样,他们只关心通过降低工人的工资来获得更多的利润一样,资本是盲目的,人类的行为不一定是理性的。针对传统经济学假设,新制度经济学修改了经济学假设,并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同时弥补了传统经济学的缺陷。
新制度经济学指出,由于人类行为受到制度和非理性因素的影响,制度不断变化和演变,经济理论不会永远适用,经济理论应随着制度的变化而相应调整。新制度经济学指出,产权等制度的合理安排可以提高市场的运行效率。新制度经济学与法律、管理等其他社会学科密不可分,新制度经济学对当今经济理论界和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