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规模与经济增长总量协调分析
发布日期:2025-03-12 浏览次数:次
融资规模与经济增长总量协调分析
由于我国只公布了社会融资总规模,但未细分为各行业,为了符合后续分析资金在各行业之间的合理配置,本文以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非金融上市公司为例,分别分析股权融资、债务融资和公司增加值。企业融资来源主要分为内源性融资和外源性融资。由于内源性融资不是从金融体系融资,而是从自身留存收入融资,本文仅考虑外源性融资,外源性融资分为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25]。本文利用公司现金流量表中披露的“吸收股权投资收到的现金”来表示股权融资,将“贷款收到的现金”与“发行债券收到的现金”之和表示债权融资[26]。上市公司在现有会计制度下没有直接披露增加值指标。因此,增加值只能通过公开财务报表数据和收入法来计算,包括劳动者报酬、营业税及附加、期间累计折旧和营业盈余[27]。其中,公司现金流量表披露的“支付给员工的现金”表示劳动者报酬,利润表披露的“营业税及附加”表示营业税及附加,财务指标中“累计折旧”与上年的差额表示累计折旧。营业盈余为利润表中披露的“营业利润”与“投资收益”之和。数据来自CSMAR数据库,数据样本为2001―2015年。
为了使指标更简单地反映变量之间的协调关系,张晓东和朱德海[28]根据灰色系统理论提出的测量经济和环境协调公式①稍加修改(见式1)衡量融资规模与增加值的协调度(R)。其中,x和y分别是融资规模和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当增长率在同一方向变化,两者相等时,协调度指标达到最小值,即R=0,表明两者完全匹配,共同协调发展。当两者增长率朝相反的方向变化时,融资规模与生产规模的协调程度不如同一方向变化时,R越接近0,协调程序越好,反之亦然。
以所有上市公司的融资总额为融资变量,增加值总额代表经济增长。融资总额和增加值总额呈上升趋势,基本趋势一致,但金融危机期间(2008年)增加值总额略有下降。此外,显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的融资主要来自债务融资,股权融资占总融资的比例相对较小。在公式(1)中的增长速度中,使用公式yt-yt-1/yt-1计算以上一期为基期的增加值或融资规模增长率,其中yt、yt-1分别为第t期、t-一期增加值或融资规模,以计算协调度R。
一般来说,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之间的协调趋势与增加值不一致,总量之间的协调波动较大。具体来说,在非金融危机期间(去除2007年)―2010年)股权融资总额与增加值总额之间的协调度大于债权融资总额,间接说明2007年与债权融资相比,―2010年股权融资总量与增加值总量更加协调。此外,2008年和2006年总融资总额与增加值总额的协调度分别达到最大值和最小值,说明金融危机期间融资与增加值存在严重不协调。这是因为2008年债权融资增速较大,使得总融资比去年增长了30%以上,但增加值总额下降了9%;除2008年总融资与增加值反向增长外,2005年与2012年总融资与增加值之间的协调度相对较高;自2013年以来,总融资与增加值之间的协调度不断上升,两者之间的匹配度越来越差,这是由于股权融资与增加值之间的高度不协调造成的。因此,我们需要更加关注股权融资,避免过度融资,降低资本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