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阴县农民工创业融资环境问题成因分析
发布日期:2025-03-11 浏览次数:次
湘阴县农民工创业融资环境问题成因分析
(1)农民工贷款信用风险较大
调查发现,湘阴县农村信用社信用评级标准不同,有些缺乏合理性。例如:
从上表可以看出,湘阴县农村信用社在信用评级中所有因素的权重比例较大。偿付能力、市场依赖性、竞争力等几个权重较大的评价因素是农民工创办的新农村企业所缺乏的,大大降低了总分,导致农民工信用评级低,降低了贷款成功率。
湘阴县农民工回国创业,选择资金规模小、技术低、进入门槛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手工操作产业,其中小企业占62.4%,大企业占37.6%。由于风险大、规模小,银行对回国创业者的能力,包括企业的发展前景不乐观,对农民工采取“谨慎贷款”的态度。信贷产品很少。对于抵押贷款,农民工只能提供农村房屋的担保。但即使是农村房地产,也因为是大家庭住在一起,为了避免风险,家庭成员往往不同意抵押房地产。而且,农民的房子往往价值不高,或者产权不清,甚至不能作为抵押品,所以贷款金额小,期限短。
(2)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
湘阴县农村信用社仍存在一些问题:管理机制不成熟,信用社没有完善的风险评估方法,贷款金额小,品种单一,服务质量差,金融机构对返乡企业家的热情不高,信用社成员与农民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2]全县有419个行政村,主要金融网点集中在县城。只有不到30个农村信用社分布在1581平方公里的广大农村地区,其网点覆盖率仅为7.1%。一个地区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是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取决于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取决于有效资本的积累。因此,决定资本积累效率和资源配置的融资机制在经济增长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湘阴县农村金融改革势在必行,农村资本积累必须加快。然而,在农村金融改革过程中,过于注重制定规章制度和监管,拉紧了农村金融机构应该放松的地方,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湘阴县农村信用社持续亏损。由于不良贷款和无息资产的增加,坏账和坏账年平均占38.7%,年亏损率达到23.35%。低收益、坏账和坏账的增加使其股东纷纷退出。城市商业银行在农村分行收缩贷款,加速了农村资本的流失。
(三)信贷供需信息不对称
农民工常年在外工作,很少与金融机构打交道。他们通常只在有存款业务的时候才去银行办理相关业务。因此,农民工与金融机构存在一定的沟通障碍,对银行的优惠贷款政策了解较少。在政策执行方面,通常表现为缺乏宣髁Χ正规金融机构贷款人对利润和风险最大化的调查不依赖利率机制,而往往依赖提前分配政策。贷款人通过收集有限的贷款需求方信息,定向分配有限的贷款金额,而其他未提前分配的贷款需求方往往无法获得贷款,即使他们愿意支付更高的利率。据统计,湘阴县40%的农民工从农村信用社和商业银行获得贷款,60%的农民工未能获得贷款。虽然农村信用社似乎与会员的信息交流密切相关,但农村金融结构不良作为农村信贷组织的固有矛盾,使农村信用社只是一种形式,农村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仍然普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