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意愿及影响因素

发布日期:2025-03-09 浏览次数:

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意愿及影响因素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许多农村人口向外转移,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对资本的需求日益增加。通过融资使农民更好地发展已成为需要突破的重点。目前,农村产权“三权”抵押融资有利于农村种植业、水产养殖业、渔业、附加工等的发展,农村产权抵押融资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强有力的财政支持。影响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意愿的因素很多。通过对重庆许多地方的实地考察,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农民自身的年龄、家庭收入、教育背景、能力状况、信息获取程度等。以下影响因素大致分为三个部分。
 
(一)农民特征因素
 
1.年龄
 
调查结果显示,中老年人,尤其是老年人,思想保守,对抵押融资认识不高,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意愿低于年轻人。根据问卷调查获得的数据,在18岁以上的被调查者中,18岁以上的被调查者―意愿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在35岁之间的比例为71.36%;36―50岁之间有意愿农村产权抵押融资的比例为59.37%;51―65岁之间,有意愿的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比例为69.15%;65岁以上的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比例为39.53%。可见,年龄与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意愿成反比。年龄越大,抵押贷款融资意愿越低。
 
2.性别
 
一般来说,由于家庭角色和社会影响因素,农村妇女的思想比男性更保守。调查数据显示,69%的男性愿意进行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而50.88%的男性愿意进行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可见,重庆市农村男性认可农村产权抵押融资的新经济发展模式,而女性对这种融资增收方式缺乏足够的了解。
 
(2)家庭特征因素
 
1.投资风险的承受能力
 
投资风险承受能力越低,通过贷款和融资促进经济发展的接受度越低,农村产权抵押融资的意愿越低。从数据信息来看,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意愿难以承受投资风险的比例为45.52%,65.47%勉强能接受投资风险,63.93%愿意接受风险投资。因此,承受投资风险的能力越高,农村产权抵押融资的意愿就越强。
 
2.农业就业人口占家庭总人口的比例
 
如果一个家庭大多从事农业相关工作,他们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依赖性和需求相对较高。在国家政策的允许下,他们更愿意通过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发展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根据调查数据,农业就业人口占家庭总人口的70%以上,产权抵押融资意愿为68.29%。农业就业人口占家庭总人口的30%―60%的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意愿为62.46%。农业就业人口占家庭总人口不足30%的55.87%。
 
(3)社会特征因素
 
   1.自有土地面积
 
农民自有耕地面积越大,土地扩张和相关农业活动越多,资金需求越大,通过农村产权抵押获得大量资金支持的选择性越高。数据显示,自有耕地不足5亩的,愿意抵押农村产权的,为52.21%,自有耕地为5%―64.42%的农民愿意在10亩之间进行产权抵押融资,69.93%的农民愿意在10亩以上的耕地上进行抵押融资。由此可见,自有土地耕地面积与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意愿成正比,面积越大,意愿越高。
 
2.农业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例
 
调查结果显示,农业收入占比小于30%的,产权抵押融资意愿为44.71%,农业收入占家庭收入的30%―60%之间,愿意融资农村产权抵押的是69.51%,农业收入占家庭收入比例超过60%的是80.87%。可见,农业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例越高,农村产权抵押融资的积极性就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