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项目融资策略
发布日期:2025-03-08 浏览次数:次
目前,工业园区项目融资策略
1.工业园区发展基金融资战略
根据设立发起人的不同分类,我国产业基金可分为政府背景型、机构背景型和产业背景型。结合工业园区发展周期和产业基金的特点,笔者建议,处于启动开发期的工业园区可以选择设立政府背景型工业园区发展基金,即政府财政资金、银行、保险基金等政府和社会资本共同筹集的产业基金作为主要融资策略,其主要优势是可以通过政府信贷杠杆化融资。启动开发期工业园区资金缺口大,项目主体担保能力弱。依靠政府有限的财政资金作为启动资金,政府不能直接为项目开发主体向金融机构提供担保。
2.间接融资策略
工业园区的间接融资策略主要包括银行贷款、信托贷款和第三方委托贷款。该融资策略适用于广泛的公共项目,要求项目主体信用体系完备,锁定项目风险。优点是债务融资,使用灵活,融资周期短,资本成本低;如果项目符合产业政策,也可以申请政策性银行的整体城镇化政策贷款,期限长,利率低,更适合工业园区开发建设的特殊性。缺点是资金使用不灵活,偿债约束强,成本相对固定。
3.PPP、BOT等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策略
对于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项目中的纯经营性项目和准经营性项目,也可采用PPP、BOT、BOO和其他特许经营权融资策略。特别是近年来,在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的大力推动下,PPP模式已成为政府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主要起点之一。截至2016年6月30日,财政部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数据库项目9285个,总投资10.6万亿元。通过这些模式的综合利用,有利于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调动社会各方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缓解政府财政压力,有效引导社会资金。但这种模式也存在缺点:园区基础设施投资相对较大,对参与建设的企业和个人等社会资本的技术和财务实力要求较高;融资经营过程中存在法律法规不完善、服务价格难以科学定价、政府职能不明确、监管不力度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