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对外投资未来发展的基本方向
发布日期:2025-01-12 浏览次数:次
一、中国农业对外投资现状
2014年,我国农、林、牧、渔业对外投资仅占我国对外投资总额的1.10%,是历史最高水平,严重低于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对外投资规模。虽然从2008年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农业投资总量一直在增长,但增长仍处于低增长水平,仍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以提高中国农业外商投资的总体战略,提高中国粮食安全的应对水平。要维护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解决我国粮食短缺问题,坚持以我为主、适度进口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目标,继续提高我国农业的对外投资水平,加强我国对国际粮食市场的控制。中国农业是一个劳动力和资本相对丰富、土地资源相对短缺、农业技术相对先进的国家。根据《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加快实施全球化战略”,建立稳定可靠的进口粮源保障体系,提高保障国内粮食安全的能力。从农业走出去的战略来看,中国有一定的优势。资本、劳动力和先进的农业技术都可以作为外商投资的主要因素。但从农业投入环节来看,我国主要以生产环节投入为主。目前走出去的水平相对较低。国外企业投资我国农业往往是前两端,即育种化肥、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领域。了解制造业,我国农业在生产领域仍具有比较优势。但在育种、化肥、农药、农产品深加工等领域竞争力较弱。这也使我国缺乏农产品定价权。在利润方面,也表现出利润较少。目前,我国农业的对外投资主要是民营企业投资,主要是生产领域投资。规模小,投资面积以亚洲、非洲和南美为主。但都仅限于从企业层面对国外农业的投入。从国家层面缺乏系统的对外农业投资规划和战略。
二、中国农业对外投资未来发展的基本方向
解决农业和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首要任务,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根本途径。加强惠农富农政策,严格遵守18亿亩耕地保护的“红线”,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应。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人口统计,预计2030年人口将达到14.16亿。随着我国二孩政策的自由化和居住证制度的全面实施,我国人口增长进一步增加,这意味着我国的粮食压力将继续受到人口增长的制约。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粮食消费呈上升趋势。虽然饮食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最终还是反映在基本粮食供应上。这只不过是食物链传输过程中的一些变化,但对最初营养水平的需求是绝对上升的。
根据粮农组织对我国土地资源数量的统计,2013年我国农业用地为5.15亿公顷,耕地为1.06亿公顷。虽然我国实行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但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城市建设占用耕地必然更加严重。根据现行的国家占用耕地政策,虽然实行占用补偿平衡,可以跨省市调整,但由于城市往往占用更好的耕地,而补偿往往是劣质耕地。虽然有土地评价等一系列预防措施,但人为影响较大,事后监测难度较大。
从我国农业资源禀赋和发展现状来看,扩大农业投资,加快实施全球化战略,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必要途径。扩大农业对外投资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如非洲政局动荡和国家政策调整,增加了投资风险。因此,国家有必要制定统一的投资策略。政府应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提供政策支持。同时,充分利用世贸组织规则,从国家层面制定FDI投资政策;通过双边和多边谈判,规范农业投资的方式和方法,有利于可持续发展。通过国家大型国有企业走出去,带动中小型民营企业走出去,建立外商投资咨询服务机构,建立不同国家的农业投资数据库,从政策、制度、法律、文化习俗等方面为企业服务。2011年,世界排名前20位的农化企业大多实现了业绩增长。以美元计算,有14家企业实现了双位数增长。延续前六大农化巨头的强劲增长势头,四大美国企业以美元计算业绩实现两位数增长。目前,中国还没有农业巨头进入世界20强。这也说明我国农业对外投资还处于学习阶段。
在这个阶段,我们可以从相对简单的生产阶段开始。逐步进入育种、化肥、农药、农产品深加工阶段。在熟悉农业资本运作的条件下,逐步进入农业资本领域,通过并购和股份参与进入世界级大型农业企业。在现阶段,农业是未来新的投资增长点。中国还将复制制造业的成功经验,从初级阶段开始,逐步进入农业全球产业链的不同层次。农业“全球化”包括农产品出口、农业对外合作、农业对外直接投资和农业对外援助。农业投资不仅受到比较优势的影响,而且受到世界环境、自然灾害和国家条件的影响。考虑到各种因素,制定安全可持续的投资策略,不断促进农业对外投资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未来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
农业对外投资不仅要有利于中国的粮食安全战略,还要保护投资对象国的基本利益不受损害,维护中国的国际形象,最终实现可持续良好的发展环境。正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龙国强先生所说,对外开放要坚持与国际社会形成良性互动、互利共赢的关系,确保中国和平崛起。在农业对外投资中,要加强双方谈判,本着优势互补的原则,相互开放农业投资领域,没有任何国家愿意单独承担义务,不行使权利。在继续“以开放促改革”的同时,以“开放换开放”应成为中国下一阶段贸易谈判战略的重要目标。在农业对外投资中,要坚持互利开放,在开放过程中逐步改革我国农业投资领域,引进战略投资者,增强我国农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