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务业吸引国际直接投资的现状
发布日期:2024-12-11 浏览次数:次
1、中国服务业吸引国际直接投资的现状
随着世界经济和生产结构的不断演变和升级,国际直接投资的产业重点也发生了变化。相应地,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引进的外国投资主要投资于制造业,服务业几乎是空白。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服务业开始大规模吸引外国投资。
表1显示了2001年至2005年中国服务业吸引国际直接投资及其在吸引外资总额中所占比例的变化。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近年来,中国服务业吸引国际直接投资的比例开始逐年增加。除个别年份(2004年)外,中国吸引外资总额的比例也开始增加。不仅如此,2006年,中国服务业吸引外资的比例为32.3%,比2005年增长7.6个百分点。2007年1月至2月,服务业外商投资较快,两个月内吸引外商投资38.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9.6%,比去年增长6.1个百分点。但总体而言,服务业吸引外商投资的水平仍较低,服务业引进的外商投资占引进外商投资总额的比例仍较低。
另一方面,中国服务业吸引国际直接投资,导致行业和地区分布不平衡。近年来,中国服务业吸引外资主要集中在房地产行业,占整个服务业吸引外资的40%,其次是社会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其余行业,如金融保险业、科研教育等,在服务业吸引外资方面所占比例不足10%,很小。
2、中国服务业吸引国际直接投资的制约因素
1、我国服务业结构水平较低,难以与国际服务业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对接。就服务业的国际直接投资而言,由于国际服务业的结构正朝着知识密集型的方向发展,只有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国家(地区)才能吸引更多的国际直接投资。但长期以来,我国服务业结构水平较低,各服务业技术含量不高,传统服务业仍占主导地位,主要关注劳动资源密集型餐饮、商业零售、交通等,电信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现代物流、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比例较低。此外,技术创新不足、运营模式落后、服务效率低,使得我国服务业难以在短期内实现与服务业国际直接投资的联系。
2、中国城市化进程缓慢,低服务消费水平已成为服务业吸引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制约因素。总的来说,中国仍属于低中等收入国家,人均收入水平较低。目前,人均GDP刚刚超过1000美元,城市化进程缓慢。受收入水平限制,城乡居民家庭成本主要是食品、衣服等生活必需品,对服务业的需求有限;另一方面,由于过去对服务业和服务消费的认识存在一些偏见,服务业作为非物质生产,忽视了其高附加值的特点,简单地将工业化等同于工业发展,忽视了服务业对提高产业竞争力的支撑作用,过分强调服务业的消费,忽视其产业性,导致对服务业发展的长期关注不够,服务消费徘徊在低水平。国内一些服务业无法发展,外资无疑与服务消费水平低有很大关系。
3、在供给方面,人力资源的缺乏限制了中国服务业吸引国际直接投资。外国投资者在从事某一行业投资时,必然会考察当地的投资基础,包括从业人员的素质。保险从业人员以高中、大专教育水平的劳动者为主体,约占3/4,初中以上教育水平的劳动者占13.9%,本科以上教育水平的劳动者仅占10.86%,研究生教育水平的高层次人才不足100人。金融保险从业人员素质是服务业各行业教育水平较高的行业。从现有人力资源的角度来看,吸引国际直接投资是不够的。
4、服务业国际直接投资的法律法规不完善,服务标准化没有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中国服务业吸引国际直接投资的障碍。近年来,在规范服务业国际直接投资方面,中国颁布了《海洋商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广告法》等一批与服务业投资相关的法律法规,但仍没有专门针对服务业直接投资的立法,缺乏包括服务业国际直接投资在内的统一服务贸易基本法;在国际范围内,随着服务业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重要领域,服务业标准化日益成为服务业国际直接投资的重要问题。但由于我国服务业社会化、商品化、产业化水平不高,ISO等国际标准认证尚未得到广泛应用。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国对国际直接投资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