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我国建筑工程财务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分析

发布日期:2024-05-15 浏览次数: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建筑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涌现出一批中建、中交等大型建筑企业。与此同时,各地中小建筑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2009年年底,我国建筑企业70817家,多为小微企业,大中型企业比例较低。这也反映了中国建筑业的一个事实,即发展基础良好,但公司综合实力较少,伴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根据目前我国建筑企业的管理模式,大部分具体项目都采用了项目经理责任制,项目经理部具体配备了人员。但众所周知,从组织的角度来看,项目经理部属于建筑企业的派遣组织,其组织机构和人员配备无法与整个企业相比,其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探讨建筑企业项目财务管理既有实际意义,又有一定的管理基础。通过完善和发展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可以更好地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我国建筑工程财务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分析
 
(1)内部控制系统设计不完善或未有效实施。对于大多数建筑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建筑企业来说,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竞争更加激烈,经济压力更大,这使得一些企业的管理者更加注重业务扩张和甲方关系的维护。就项目而言,更注重“人治”的理念。在项目部的日常运行中,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管理制度和相关审批流程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实施。会计基础工作也很差,员工报销和会计处理不符合规定,没有内部审计或验证部门(人员),外部审计往往暗示或明确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不公平的审计意见。(2)管理组织体系设计不合理。根据我国建筑企业目前的管理模式,大部分具体项目采用项目经理责任制,项目经理部具体配备人员,对技术、工程、安全、材料、数据、财务负责。这样看来分工明确,责任划分明确,但项目部相关负责人必须以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为主,内部控制无人负责。在这种管理模式下,财务人员和会计机构也容易受到项目部经理的直接关系,独立性差,内部控制的实施也是形式化的。根据施工企业的现状,大量项目处于分散状态,难以完善对项目部内部控制的监控。然后,在企业层面,具有人员分散、资金分散、资产分散等特点。这使得项目实际上构成了自己的战斗,总部因为“鞭长莫及”,也因为有很多项目需要控制,所以每个项目的管理都分散了。(3)员工素质有待提高。因为工程重点是施工管理,更注重安全、质量、生产等方面的员工素质,但会计人员的施工程度不够。会计人员在项目中,通常会沦为“报账员”、“记账员”、“保管员”。对于一些长期的重点项目,会计人员驻扎在项目中,更接近项目管理人员,但疏远了上级财务部。从理论上讲,项目会计人员应是企业资金管理单位的派出人员,必须保持相对独立。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项目会计人员往往与项目经理密切相关,在处理会计业务、资金收支等方面更容易受到项目人员的影响,导致财务风险增加。从整个项目来看,要提高项目管理的财务水平,需要所有管理者的关注和参与,并将这些思想传达给施工现场的每一位从业者。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管理者本身不能有强烈的财务管理理念,更难进行内部控制管理。他们应该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和感染其他更基层的施工人员,其效果不会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