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的关系理念
发布日期:2024-03-01 浏览次数:次
根据《国有资产管理条例》,国有资产管理必须与财务管理和预算管理相结合,而实物管理必须与价值管理相结合。为了进一步实现这种结合,需要充分利用相关的管理方法和策略。
一、高校国有资产概述
高校国有资产主要是指高校在开展一系列科教活动时使用的各种资产,由各种投资和利益形成的。高校国有资产包括:国家政府对学校资金或其他类型投资资源产生的资产:接受捐赠或利用自身条件取得收入的资产。在高校的日常经营管理中,国有资产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事实上,国有资产管理是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步伐逐步加快,国家政府在教育领域的投资也在逐步增加。各大高校规模逐步扩大,国有资产的数量和用途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和变化。主要变化是:从数量上分析。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国有资产逐渐增加:从结构分析,高校发展中不断引进一些国外高科技教育设备:从用途分析,目前高校发展中校企合作活动的良好进展,使一些非营利性资产逐步转化为经营性资产。为了积极适应我国高校经营资产管理中存在的变化,必须进一步实现相关管理的科学规范化。
二、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的关系理念
(一)两个管理目标趋同化
国有资产的科学管理主要是指资产优化配置和合理使用的管理,重点是物理变化,主要是对各资产使用和配置环节的科学合理性进行全面调查。如果国有资产的优化配置需要始终遵循相关的展览规范和程序,在合理使用资产时也需要分析和研究其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国有资产的管理目标主要是科学合法化处理过程,以达到完全保护国有资产的目的。高校国有资产的管理目标是确保内部国有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财务管理是以资本流通运动为主要管理对象。在高校的日常管理中,与资本活动相关的内容是财务管理工作中需要科学处理的财务关系。因此,财务管理工具有一定的业务管理目标。与过去相比,今天的高校财务管理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停留在会计、报告和会计工作中,而且充分发挥了引导高校实现设定战略目标的财务控制作用。
在高校的日常运作中,增量资产与预算控制密切相关,增量资产来自预算控制的内部环节。同时,也是国有资产管理的过程,最终表现为增量――股票资产的转变。国有资产管理与财务资产管理之间的关系由预算管理联系起来。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预定目标应与财务管理活动相统一,以促进高校健康发展为主要导向,以保障资产完整性为主要管理目标。
(二)两个业务流程的衔接
业务流程是指不同人为实现统一目标而分别完成的一系列活动。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流程主要包括:资产配置、处理和使用。国有资产配置是指制定、批准、批准、采购、合同签订、资产存储、支付申请等一系列活动的管理。资产处理是指对资产报废、损坏、捐赠、转让等行为的管理。
上述业务流程活动实际上可以表现为物理和价值形式的变化过程,是同一事物的不同表现。同时,它也可以表现为价值形式的变化,可以导致采购人员的资金流出。财务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价值形式,而资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物理形式。审查和签署国有资产采购计划是非常重要的资产管理环节,也是财务管理控制的重点。如果资产采购计划合同不能在财务管理活动中审查和制定。由采购部门自行监督,很容易导致财务管理工作失控。因此,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中,应始终遵循物理与价值形式相结合的管理原则,实现两者业务流程的完美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