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生物制品财务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发布日期:2023-12-03 浏览次数:次
加强生物制品财务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1.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为预防性生物产品设立专门的会计岗位,并分配专门的会计人员对生物产品的验收、储存和分配进行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此外,成立专门的生物产品管理办公室,原业务部门承担生物产品采购和流通工作由专人管理,业务部门只需提供相关计划,这样的职能划分使管理部门分开,可以相互监督,减少商业贿赂,加强生物产品管理。
2.规范会计方法。为了及时获得生物产品的详细账户,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加强生物产品的仓储管理,填写生物产品的存储、销售和分配,详细记录生物产品的数量和相应的账户[3]。此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还需要引入计算机会计管理系统,实现生物产品会计的自动化,以便及时获取准确的会计信息并进行会计分析。在会计系统中设置详细的生物产品分类账,定期审核,确保总账与分类账、仓库明细账与实物登记一致。同时,注意交易资金的管理,确保生物产品的欠款金额有明确的记录,必要时派人到欠款单位崔收取欠款。
3.加强库存管理。疾控中心库存管理人员每月向上级各部门报告生物制品的使用量和库存量,分析其实际需求,使业务部门制定合理的生物制品季度或年度采购计划,为会计部门的库存预算提供可靠依据。此外,生物制品验收入库时,疾控中心要求供应商提供“生物制品生产车间GMP证书”等相关资质文件。向其他单位销售或分配出库时,还应向单位出具“进口生物制品生产企业委托文件和国内代理销售机构”等文件证明[4]。最后,在疾控中心验收时,要注意生物制品运输过程中的温度、品种、有效期和质量状况,确定符合标准的曹可以接收入库,发放时要重新核对,确保生物制品的质量和安全。
4.要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要提高疾控中心负责人对生物产品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明确生物产品财务管理对相关部门的重要性,有利于基层工作人员提高财务管理意识和工作积极性。其次,财务管理人员还需要加强生物产品财务管理的责任感,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灵活运用会计系统进行财务管理,注重总结财务管理经验,为完善生物产品财务管理体系和会计方法提供宝贵建议。
5.结束语
综上所述,疾控中心预防性生物产品财务管理存在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会计不规范、财务管理意识薄弱等问题,导致生物产品财务管理漏洞,直接影响生物产品的质量、流通和使用管理。疾控中心应积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规范会计方法,加强库存管理,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加强生物产品财务管理,确保疫苗流通和疫苗接种管理的科学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