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生物产品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发布日期:2023-12-03 浏览次数:次
1前言
预防性生物产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类型,是国家专门为严重传染病开发的,用于预防和控制其发生和流行,主要是接种疫苗。疫苗流通和疫苗接种工作与人们的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有关,其质量控制、分销和使用等任何环节的缺陷都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充分重视预防性生物产品的采购、销售和存储管理。加强预防性生物产品的财务管理是加强其流通和使用管理的有效途径。
2.预防性生物产品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目前,我国大部分疾控中心的预防性生物产品会计管理都由相关业务部门负责,没有专门的会计人员对生物产品的进销存进行监督管理,而是将生物产品的管理划分为业务部门,财务部门只负责账单结算。大多数业务部门对生物产品采取“重购销、轻管理”的责任态度。生物产品的采购和发放只填写入库单,不向财务部门出具生物产品明细账单,以及采购量、现有存量等会计账单,使得财务部门对生物产品缺乏基本的会计数据,更谈不上会计管理和财务监督[1]。此外,疾控中心对生物产品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技术滞后,仍采用繁琐易出错的手工会计方式。随着生物产品进销存规模的逐年增加,手工记账方式将更不利于生物产品的财务管理。
2.2会计不规范。国家对生物制品财务管理的要求不同于普通药品的特殊管理规范。负责财产物资管理的专业人员进行监督核查。但目前疾控中心特别是县级以下疾控中心的管理措施远未达到规范的管理要求[2]。虽然部分疾控中心配备专业会计人员负责生物产品的会计管理,但会同时监管其他账户,对生物产品的财务管理重视不够。此外,生物产品的销售是基于收付实现系统来记录收支情况,这样的账户不能及时反馈应收账款的金额。此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本上没有规范生物产品实物库存制度,往往导致账户核算与实际生物产品数量不一致。同时,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没有根据事后监督制度找出原因,而是直接处理了账户的正常差异。这是非常不科学和规范的。生物产品财务管理业务设置时间短,导致财务人员没有参考经验,使生物产品账户设置和会计方法不完善,缺乏深入全面的财务分析。
2.3财务管理意识薄弱。疾控中心是一个可以获得国家全额拨款的单位,在市场经济下没有企业经营的风险,使得疾控中心负责人普遍存在财务管理意识薄弱的问题,对生物产品的财务管理重视不够,导致仓库实物明细账、定期核对、事后监督和财务分析不到位,存在诸多缺陷和漏洞。同时,由于财务管理意识薄弱,疾控中心对制定相关财务管理制度和建立相关监管制度的投入不足,使其内部控制环境得不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