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信息有用
发布日期:2023-11-09 浏览次数:次
高校财务信息有用
如果真实性和全面性是财务信息本身的内部属性,那么财务信息的有用性就具有明显的外部特征。财务信息的有用性是建立财务信息供给侧与需求侧平衡之间的桥梁,对供给侧和需求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据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财务信息的供给侧采用专业会计方法直接生成财务信息,更专业,更容易理解和使用;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财务信息的需求侧往往没有会计专业知识,会计信息的直接识别和使用能力相对较低。因此,我们总是希望这些财务信息容易获得、理解和使用。如果公开的财务信息不符合有用性质量要求,即使财务信息需求侧获得了借给侧公开的财务报告,在使用过程中也会遇到专业领域解读的诸多障碍,必然会挫伤需求侧使用高校财务信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供给侧信息借给与需求侧信息需求之间缺乏桥梁,无法实现供需平衡。因此,供给侧借给的财务信息公开是无用的,需求侧需求的财务信息是无法获得的。从理论上讲,要同时提高有用财务信息供给侧的供给水平和需求侧的需求能力,有效促进高校财务信息披露目标的实现。但从现实来看,短期内提高高校财务信息需求侧利益相关者对高校财务信息的需求能力显然是不现实的。毕竟,后者是一个社会过程,而前者是一个相对单一的专业过程。因此,加快高校财务信息供给侧改革是解决财务信息供给平衡的最佳策略和便宜选择。
目前,高校财务信息披露面临着这样的困境:供给的财务信息被搁置,没有人关心,利益相关者需要的财务信息被厚厚的“玻璃幕墙”无法触及。因此,高校财务信息披露已成为纸上谈兵的无用举措。因此,加快高校财务信息供给侧改革,提高高校财务信息的有用性,是未来高校财务信息披露的第三个障碍。
有效的“使用”财务信息可以突出信息披露的价值,而不仅仅是“披露”财务信息。高校财务信息披露迫切需要实现从“是否”到“无用”的华丽转变。高校财务信息披露“突破”三个层次,需要政府、高校和社会的三方合作。一方面,高校要不断提高会计业务和财务管理水平,生产真实全面的财务信息基础产品;另一方面,政府要严格规范,强制高校财务报告审计监督,公开经审计的财务报告,保障高校财务信息产品的社会公信力;同时,政府要出台政策,加快培育高校财务信息决策咨询机构,整合、加工、生产政府和公众容易获取、理解和使用的财务信息增值产品,消除隔断供需的“玻璃幕墙”;第三,公众要自觉增强民主法制意识和公众参与意识,积极增强公共事务参与监督能力;政府、高校、社会团体和个人要积极把握政策机遇,整合人、财、物资源,加快建设高校财务信息决策咨询第三方市场实体,充分发挥第三方市场实体在高校财务信息价值增值智库中的作用。
高校财务信息披露的未来取向是打破分区供需之间厚重的“玻璃幕墙”,形成充满活力的高校财务信息披露市场,充分发挥高校财务信息在未来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基础甚至决定性作用,创造公平、开放、公正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市场环境,有效促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