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分析高校财务报销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报销难”

发布日期:2023-11-02 浏览次数: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资金总额不断增加,经济活动日益复杂,财务报销业务量和报销难度大大增加,“报销难”问题逐渐凸显。财务报销是高校财务管理的基础。因此,提高财务报销效率和财务服务水平已成为高校财务管理改革的重点。
 
分析高校财务报销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报销难”的原因
 
1.财务人员未与资金总额同比增长
 
随着高校的进一步发展,高校资金来源越来越广泛,资金总额不断扩大。同时,由于来源渠道的日益多样化,高校的财务关系也越来越复杂。此外,近年来国家财政政策整体收紧,导致高校财务报销工作量翻了一番。但由于编制关系,财务人员不能同比增加。以作者单位为例,如表1所示。2006年、2016年前后十年,资金总额翻倍,科研资金增长近八倍,但财务报销岗位增加了一个。
 
2.报销模式需要创新
 
目前,高校财务报销模式主要有三种:传统窗口报销、信封投递报销、网上预约报销。各种模式都有其优缺点,网上预约报销模式已成为一种趋势。网上预约报销是指报销经办人通过“网上预约报销系统”填写报销单,预约报销时间,并在约定时间到报销大厅相应窗口办理报销业务。其优点是可以有效控制预算,报销经理不需要排队,通过预约系统可以实时跟踪业务处理过程;缺点是由于预约号有限,可能会抢号。同时,当报销单手续不完整或内容不清楚时,财务人员无法与报销经理面对面沟通,需要电话联系经理等待报销大厅处理。遇到这种情况需要很长时间。作者单位目前主要是网上预约报销,虽然模式赢得了大多数教师的好评,但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最突出的是财务人员日均业务量显著下降,原因是问题不能面对面沟通,但电话联系后处理,实际上延长了每次报销的单位时间,降低了报销效率。
 
3.报销经办人员不固定,信息不对称
 
目前,高校没有明确的制度规定财务报销必须由固定财务经理报销,只要涉及相关经济事项,每个师生都可能是财务报销业务经理,人员数量大,流动性大,对财务专业知识了解较少,给财务会计人员宣传、解释和指导财务报销知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此外,由于国家不时引入相关财务政策,学校将继续修订财务规章制度,财务人员可以及时更新,但对大多数师生来说,由于信息不对称,他们没有更新这些新规定和新制度,直到实际报销误认为财务人员故意尴尬,甚至意见分歧,影响财务工作效率和师生对财务服务的满意度。作者单位目前报销合格率不高,主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客观上导致“报销困难”的发生。
 
4.报销时间安排不合理
 
由于大多数大学教师通常忙于教学和科研工作,忽视财务报销,当资金收回或发票过期时,会有紧迫感,长期积累的发票会集中报销。但集中报销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一方面,教师在短时间内填写大量报销肯定容易出错,加上对报销规定的理解不完整,报销合格率不高,容易退款;另一方面,月底、期末、年底财务部门本身非常忙,大量报销业务必然会给财务人员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报销人员在报销过程中也容易产生焦虑,此时双方沟通容易出现障碍,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财务报销的效率和服务质量。作者单位每年都会出现这种现象,报销高峰主要集中在每年3点、6、9、12月,尤其是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