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药品零差价”对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
发布日期:2023-09-18 浏览次数:次
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然而,“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仍然是当前人民群众在医疗过程中面临的一大难题,医疗费用昂贵等问题引发的医疗纠纷也屡见不鲜。因此,为了有效解决患者看病贵的问题,从而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在医疗体制改革过程中,有关部门出台了“药品零差价”的相关措施,“药品零差价”的具体含义是指在药品销售过程中,医院药房和销售单位根据药品购买价格直接销售给患者,避免通过提高价格赚取差价来赚取利润。有关部门将对销售单位或医院药房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这一措施的出台显著降低了消费者的经济压力,使消费者能够真正感受到普惠于民的国家政策和方针,充分体现了公立医院的公益特点。
分析“药品零差价”对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
(1)对医院收入和资金周转有明显影响
自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实施以来,公立医院的医疗收入来源主要依靠门诊、检查、手术和药品费用四个项目。在这些主要收入来源中,部分医院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50%。目前,随着“药品零差价”相关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医院必须按照药品销售的购买价格,不能赚取一定的利润和差价,显著降低公立医院收入,可能对公立医院的正常经营造成严重影响,特别是医院资本周转问题开始逐渐突出。具体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于公立医院来说,为了保证经营的顺利进行,药品库存必须充足。随着药品价格的下降,患者对药品的需求也在上升。这必然要求公立医院在药品采购上投入更多资金,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其次,库存中的这部分药品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销售,不能立即提取资金,导致医院现金流量减少,公立医院资金流量不能正常运行,对医院正常运行产生直接影响。最后,通常情况下,公立医院的总资金保持在一定程度上。当不能带来营业利润的药品支出比例增加时,必然会降低医疗设备购置、医疗器械配置等其他方面的财务支出比例。这些财务支出的压缩必然会严重阻碍公立医院的正常运营,导致资金流动异常,严重制约公立医院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药费降低,检查服务费明显增加
从某种角度来看,“药品零差价”政策的实施确实减少了消费者的药品费用。然而,由于药品差价的取消对公立医院的收入和利润产生了严重影响,公立医院遵循8项规定:1:1的补偿原则(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解决比例为8,财政补偿比例为1,医院加强会计节约成本解决比例为1)通过提高医疗服务价格,维持医院的正常运行,例如,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注册费、CT费、药物注射费和手术费都显著增加,这些服务项目开始成为公立医院的新收入项目,有效缓解医院资本周转紧张,有效改善药品占用大量营运资金的问题。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实际上增加了消费者的治疗费用,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负担,并增加了医疗纠纷的可能性。此外,随着医疗服务的发展,M使用的增加也会导致医院财务监管困难、腐败等现象,对医院财务管理也会产生明显的障碍。
(三)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监督机制缺乏完善
随着“药品零差价”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一些医院的收入显著下降,对医院的正常运行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因此,为了维持医院的正常运行,一些公立医院可能会出现乱收费、非法收费、腐败等问题。由于公立医院尚未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未能及时发现违规行为,导致医院内部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混乱,将对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产生更严重的影响。